荷兰又出了个新规定,不许中国企业买高端半导体设备,格力立马把原定的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全取消了,转头就找上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一口气签了二十一点八个亿的单子,国产设备不但没耽误,还比原来早了四个月交货。 荷兰这新规定,其实就是专门盯着半导体设备不让卖给中国企业,以为这样就能按住咱们的产业发展,可他们没料到,中国企业早有准备。 这事儿不是突然发生的,荷兰今年先是冻结咱们企业的资产,又跟着美国加码限制,把能造芯片的光刻机这些关键设备都放进了管制清单里。 格力原本订了三十台进口设备,一看这情况立马就取消了订单,根本没犹豫。格力敢这么果断,是因为早就把国产设备摸得门儿清了。 从2023年开始,他们就拿着国产设备和进口的反复比对测试,最后发现北方华创的设备精度特别稳,中电科48所的碳化硅设备质量甚至比荷兰的同类产品还好。 而且这些国产设备用起来更顺手,之前进口设备坏了,维修团队得等一个月才来,改动个参数还得花大价钱,现在国产设备的维修师傅两小时就能到场,参数调整也灵活,完全不用受气。 格力自己也早有布局,建了碳化硅芯片工厂,一年就扩产三次,设备国产化率已经到了七成以上,早就不是那种离了进口设备就没法生产的状态了。 而接下订单的这两家国产企业,也都是有真本事的。中电科48所的厂房里摆满了高温炉管这些造芯片的关键设备,现在已经能服务于芯片制造超过半数的工序了。以前他们只搞研发,现在早就转成了科研和生产一起抓,产能特别扎实。 北方华创更不用说,为了增强实力,还专门收购了芯源微的股份,就是要把设备技术做得更全面,接格力这么大的订单完全没有问题。 其实格力这事儿不是个例,现在很多家电企业都在这么干,早就开始给自己的供应链上“保险”了。 就像美的,十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芯片技术,后来干脆成立了半导体公司,现在已经有十几款芯片量产了,从主控到变频的都有,累计卖出去上亿颗,自家的家电用上了不少“美的芯”,还能卖给其他厂家。 之前美的预判到一款芯片可能缺货,提前找佛山的供应链企业一起开发,后来真的缺货时,这款国产芯片直接顶上,每月少损失两三百万。 还有海信,也专门成立了功率半导体公司,造出来的芯片不仅能用在家电上,连新能源汽车、光伏这些领域都能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往外供。 荷兰那边可能没算明白,他们卡咱们的设备,可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也离不开中国。就说光刻机,核心部件得用咱们的稀土,不然精度根本达不到要求,现在他们的稀土库存只够维持两个月,要是拿不到许可,光刻机产能就得下降,交货周期从一年拖到一年半,损失大了去了。 而且他们抢过去的安世半导体,看着是个大企业,其实大部分的产能都在咱们国内,咱们一限制出口,欧洲的汽车厂立马慌了,大众减产,宝马的芯片库存只够撑三个月,最后坑的还是他们自己。 现在国产半导体设备早就不是以前那种“能用就行”的水平了。像去胶机这种设备,国产的市场占有率都到九成了。 整个行业的国产化率已经突破了三成多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像格力这样,愿意用真金白银支持国产设备,而这些订单又能反过来帮国产企业改进技术、扩大产能。 荷兰的限制看似是个坎儿,其实反倒成了国产设备加速发展的催化剂。以前可能还有企业觉得进口设备稳妥,现在一看,国产设备不仅性能不差,交货快、服务好,还不用担心被人卡脖子。 格力这二十一点八个亿的订单,买的不只是设备,更是给整个国产半导体设备行业打气,让大家看到,只要咱们自己拧成一股绳,别人再怎么封锁,也挡不住中国智造往前走的脚步。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2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