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厚颜无耻,连这么不要脸的话也讲得出来。特朗普说:“我希望中国能公平对待美国”。美国人讲出这句话来,真是笑死人了。 特朗普的 “公平” 言论发布于特定时间节点。 2025 年 10 月 10 日,他公开提及希望中国公平对待美国,当天美方同步宣布,针对中方稀土等物项出口管制,将对中方加征 100% 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言论与行动的同步,发生在 9 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后的 20 多天里,而这段时间美方已连续推出多项对华限制性政策。 美方所谓 “公平” 诉求,与其实际行动形成鲜明对比。 技术领域,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 9 月 12 日、16 日及 10 月 8 日,连续三次更新 “实体清单”,将数十家中国实体纳入其中,涉及无人机、智能技术及军民两用领域。 9 月 29 日生效的 “50% 控股权规则”,把管制范围从被点名企业穿透至其持股 50% 以上的附属公司,还要求出口商开展股权穿透调查,增加企业合规成本。 经贸领域的限制同样密集。10 月 9 日,美国财政部对山东金诚石化集团等多家中国独立炼油厂实施制裁,理由是涉嫌购买伊朗石油。 同日,美国交通部提议禁止中国航空公司执飞中美航线时飞越俄罗斯领空,声称中方航司因此获得 “不公平优势”。 10 月 14 日,美方依据所谓 301 调查结果,正式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实施港口费等限制措施。 这些措施的影响已在美方内部显现。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商品的成本显著上升,2024 年美方对华加征的关税叠加此前条款,总税率已达 65%。 产业层面,中方 10 月 9 日宣布对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电池公司 Fluence Energy 股价当日下跌超 12%,特斯拉股价下跌 5%,两家企业均部分依赖中国电池组件。 中方的回应始终围绕维护自身权益与规则展开。 针对美方港口费限制,中方 10 月 10 日宣布对涉及美国元素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实施时间与美方措施同步。 商务部明确指出,中方一直与美方磋商沟通,但美方态度消极,中方反制是维护正当权益的必要举措。 对于出口管制,中方强调这是依据法律法规完善体系的正当做法,实施前已向有关国家通报,合规的民用申请均可获得批准。 美方的 “公平” 说辞还面临数据层面的审视。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 年对华贸易逆差为 3600 亿美元,这成为美方行动的借口。 但 2025 年中国贸易顺差达 1.2 万亿美元,即便对美出口下滑,企业已成功转向亚洲、非洲、拉美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 这种转变背后,是美方限制措施对自身市场机会的压缩。 国际社会对美方的双重标准已有清晰认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美方有关表态是典型的 “双重标准”,长期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实施单边长臂管辖。 美方产业界也有不少反对声音,认为相关做法损人不利己,推高美国内通胀,损害港口竞争力和就业,影响自身供应链安全。 特朗普的 “公平” 言论终究需要现实行动支撑。 中方始终坚持 “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的立场,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 事件的发展让全球看清,真正的公平源于对规则的尊重,而非单边施压。唯有相向而行,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关切,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