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爷火了!”北京,一博主在小区偶遇一大爷遛弯,和大爷闲聊时,大爷说自己是世

盘盘鸭 2025-10-19 11:59:02

“这位大爷火了!”北京,一博主在小区偶遇一大爷遛弯,和大爷闲聊时,大爷说自己是世界有名专家,博主以为大爷在吹牛。   当大爷说出自己的名字时,博主一查瞬间吓一跳!网友:“我不装了,我是大科学家我摊牌了!”   2025 年北京某小区凉亭下,秋日阳光透过树叶洒下。   博主盯着手机屏幕,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赵瑞安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科学家” 的字样刺眼。   而坐在对面石凳上的大爷,正慢悠悠晃着蒲扇,刚还说 “我就跟导弹轨道打了一辈子交道”。   “您…… 您真是赵瑞安先生?” 博主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大爷抬头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个旧怀表:“以前算轨道,就靠这表掐时间,现在老了,倒成了遛弯的玩意儿。”   2025年 10 月 10 日下午,博主在小区散步时偶遇赵大爷。   大爷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脚步稳健,主动打招呼:“小伙子,这天气遛弯正好。”闲聊中,大爷说自己 84 岁,有 60 年工龄,博主随口问 “您以前做什么工作呀”。   “跟导弹轨道打交道,勉强算个世界有名的专家吧。” 大爷说得云淡风轻。   博主心里犯嘀咕:“哪有这么巧,普通小区里藏着大专家?” 嘴上却没说,只当老人随口唠嗑。   大爷指着远处的高楼:“当年算导弹轨道,得先测地形数据,一点都不能错。”   他说现在还在用的《空间武器轨道设计》是自己写的,博主忍不住追问:“您能说下名字吗?我想查查。”   “赵瑞安,安是平安的安。” 大爷没犹豫,直接报了名字。   博主赶紧拿出手机搜索,输入 “赵瑞安 空间武器轨道” 的瞬间,屏幕上跳出的资料让他瞳孔骤缩。   博主滑动手机屏幕,越看越震惊。   资料显示,赵瑞安 1963 年就进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应用数学家,专研非线性最优化理论。   2008 年的《空间武器轨道设计》是国内首本系统讲空间武器轨道新方法的书,2018 年还合写了《深空探测轨道设计和分析》。   更厉害的是,他研发的软件被用于神舟飞船运载火箭优化设计,还拿了国防科学技术奖。   “大爷,您…… 您太厉害了!我之前还以为您开玩笑呢!” 博主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1970 年,赵瑞安在研究所的办公室里,台灯亮到深夜。   没有电脑辅助,他趴在桌上用算盘和计算尺手算轨道数据,一张图纸要验算十几遍。   “错一个小数点,整个轨道就偏了,那可不行。” 他常对同事说。   有次为了赶任务,他在办公室连续熬了三天三夜,终于算出准确数据时,天都亮了。   妻子送早饭来时,看到他眼里的血丝,心疼地说:“再忙也得顾着身体啊。” 1985 年,赵瑞安的儿子上小学,写作文《我的爸爸》。   儿子问他:“爸爸,你每天上班做什么呀?” 他想了想,说:“跟数学有关,帮国家算点重要的数。”   保密期长达 60 年,他对家人也不能透露工作细节,连妻子都不知道他具体研究什么。   有次儿子翻到他抽屉里的轨道图纸,他赶紧收起来:“这是爸爸的工作,小孩子不能随便看。” 直到多年后保密期过了,儿子才知道父亲是为国家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   2020 年,赵瑞安退休后,常去航天大院给孩子们讲故事。   他会指着天上的卫星说:“当年我们算的轨道,虽然没现在的技术先进,但也是一步一步踩出来的。”   有孩子问:“赵爷爷,您算轨道的时候难不难呀?”他笑着说:“难,但想到能为国家做点事, 就不觉得难了。”   孩子们围着他,眼里满是崇拜,他觉得这是退休后最开心的事。   如今,赵瑞安每天都会在小区遛弯,偶尔跟偶遇的邻居聊天。   他的旧怀表里,还夹着一张 1975 年的轨道计算手稿,字迹工整,满是岁月的痕迹。   博主把偶遇大爷的经历发到网上,网友纷纷评论:“这才是真正的大佬,低调到让人敬佩!”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跟别人提自己的成就,他说:“做科研不是为了出名,能为国家做点贡献就够了。 ” 秋日的阳光下,大爷又晃起了蒲扇,步履从容,平凡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为航天事业燃烧过的心 —— 那是属于中国科学家的坚守与荣光。   信源:红网 10月10日 “我是中国优化研究的开山祖师” 网友街头路遇“话唠”大爷以为是吹牛 不料真是研究员、航天科学家 四十多年如一日 潜心钻研科学问题

0 阅读:55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