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一下“坚持到底还是有条件的妥协、投降”。 对于个体来说,哪一种选择其实并不重要。两个人打架,一个没动手就认输投降,还是挨了几下之后觉得打不过认输,还是明知打不过也要死缠烂打,不死不休。其实都不重要。 但是如果是一个集体,一座城,一个国家,那就是另一回事。因为这种时候的“打”实际上是少数人的意志决定绝大多数人的命运。那这个决定就要比“个体命运决定”复杂得多,也重要得多。而且,这时候的选择其实事实上是有一个胁迫与被胁迫的问题,有一个无辜者遭遇无妄之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个理智判断形势的问题。 如果这种牺牲能换来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胜利,那这个牺牲其实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他是为了胜利而付出的代价。但如果这种牺牲的代价太大,或者是根本不会影响结果,那他就是一种纯粹的,也是无谓的牺牲,甚至是一种愚蠢的牺牲。那这种时候选择对抗到底、高喊着宁愿流尽最后一滴血也不投降,那其实不仅是愚蠢的,也是邪恶的。 历史上许多部落、城邦、民族、国家消失了,就是因为弱小而好战,宁死而不屈。谁还会记得他们呢?
陈云晚年回忆说,遵义会议上有两个人反对毛主席。一个是凯丰,他反对最坚决,态度最明
【1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