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公知”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应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普通人把“假公知”当做真公知。把那些为资本、为利益集团站台,辩护,代言的当做了“公知”。第一个就是以权力和资本为标志的利益集团借助权力和资本有意打压和丑化真正的公知。因为公知在揭露真相、分辨是非、理清善恶……上有独特的“知识”优势。排斥、打压、丑化这一类目的也很明显,就是阻断真相、混淆是非善恶,让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同其设定好的认知路线图。 第二个就是普通人在“单一信息源”、有线信息源,或者叫“过滤信息”的语境中,把“假公知”——也就是那些为资本、利益极端站台,辩护,代言的——当做真公知。把“真公知”看成了流氓混蛋……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称之为“公知”的。 “公”是公共事务、公共话题。“知”是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从表面上看,符合这两个条件,那就是“公知”或者可以是“公知”了。但实际上最核心的指标是“独立”与“中立”。“独立”指的是观点不受别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中立”则指的是非官方、非利益集团身份。 缺了“独立”与“中立”。客观性和公平性就成了空话,至少就失去了“第三方”的冷静与理性。 检验“公知”与“假公知”(真代言)的标准实际上并不复杂。就是看这几点—— 一、是不是为资本与权力利益集团代言。 二、是不是本身就是“有资本与权力利益集团背景身份”的。 三、就是看其观点、观念与“事实、逻辑、理性”的关系。这个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标准,那就是看其观念是不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志,或者矛盾。
现在“公知”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应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普通人把“假公知”当做
阿岔侃历史
2025-10-07 13:47:30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