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但美国企业发现,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一去不复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06 13:31:14

美媒: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但美国企业发现,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一去不复返”了!就拿液化石油气来说,之前关税战升级时,7艘运往中国的美国货轮直接掉头去了东南亚。 现在关税暂停了,按说该恢复了吧?结果大部分中国塑料厂宁愿买加拿大和中东的货,也不想再碰美国丙烷了。 其实中国买家不是故意跟美国丙烷过不去,实在是吃过一次亏就再也不敢赌了,毕竟做生意最忌的就是政策像坐过山车。 2024 年的时候美国丙烷对华日均出口 31 万桶,占总出口近两成,那会儿中国塑料厂确实离不开这东西,毕竟丙烷制成丙烯再出塑料颗粒,整个产业链都得靠它转,当年美国货源占中国丙烷进口的比例甚至飙到了 59%,说一句 “依赖” 都不过分。 但美国显然把这种依赖当成了拿捏人的筹码,2025 年 3 月突然宣布加征额外关税,虽然一开始没直接动丙烷,但这就像暴风雨前的闪电,稍微懂点行情的都知道接下来没好事。果然 4 月 4 日中国 125% 的关税大棒直接落下,这一下等于给美国丙烷判了 “经济死刑”。 125% 的关税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原本一吨几百美元的丙烷,进门就得多交一大半的钱,中国塑料厂本来利润就薄,这成本一涨直接把活路堵死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还把牌打烂了,就在关税战升级前,他们还截停了六艘发往中国的乙烷货船,连许可证都不给批,这种说断就断的操作,谁还敢把供应链绑在他们身上。 要知道 2017 年那次关税摩擦,中国自美丙烷进口就从 356 万吨跌到过 0.2 万吨,有过这种前车之鉴,企业早就学会了留后手。 全球市场又不是美国开的独家店,中东和加拿大早就等着补位了。沙特和卡塔尔的丙烷产量这几年一直在涨,价格本来就比美国便宜,关键是跟中国没那么多贸易摩擦,合作起来顺风顺水。 2025 年上半年中国从沙特进口的丙烷同比直接涨了 30%,伊朗的月均出口量也从 2024 年的 56.87 万吨升到了 82.76 万吨,加拿大的份额更是蹭蹭往上爬。 这些新供应商还特会来事,主动降低价格留住订单,中国企业一算账,不仅避开了高关税,2025 年第二季度进口总成本反而降了 5%,这笔账傻子都能算明白。 那些原本要运往中国的美国丙烷货轮,只能灰溜溜地改道,光是有记录的就至少 7 艘,原定 5-6 月抵达中国港口的货物全转向了印度和东南亚,但美国对华日均 40 万桶的出口规模,哪那么容易找到下家,结果就是本土库存直接爆了,德克萨斯州的乙烷库存同比激增 18.7%,库存周转率跌到 48 天的警戒线,美国油气生产商算是尝到了自酿的苦果。 更讽刺的是,美国西海岸原本计划扩建的 LPG 出口终端,因为没了中国订单只能推迟 6-8 个月,运输成本还得再涨 17%-23%,等于自己把路走窄了。 中国这边早就不是只能被动接受的状态了,国内丙烷产能这几年一直在提速,政府推的 “能源安全” 政策不是空话,能靠国产就绝不依赖进口,进口依赖度自然往下走。 而且中国塑料行业本身也在变,2019 到 2025 年间产能爆发,连聚丙烯都开始出口到东南亚、巴西,自己都成了塑料出口大户,对原料成本更敏感,根本不可能为了美国丙烷承担额外风险。 就拿华东地区那些原本靠美国丙烷的企业来说,用 PDH 工艺制取丙烯的开工率跌到了 42%,而华南用中东丙烷的企业开工率能维持在 70% 以上,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就算现在关税暂时停了,企业也不会回头了,毕竟换供应商不是换菜市场摊位,得重新搭建物流渠道、签订长期合同,这些都得花成本,好不容易跟中东、加拿大建立起稳定合作,没人愿意再跳回火坑。 更何况美国的政策从来没个准头,今天暂停关税,明天说不定又加回来,2025 年 3 月到 4 月那波操作已经把信任彻底砸没了。反观中东和加拿大,不仅供货稳定,还愿意在价格上让利,甚至配合中国的运输需求调整发货节奏,这种靠谱的合作伙伴,换谁都得牢牢抓住。 美国丙烷行业算是栽了个大跟头,2024 年还创下日均 180 万桶的出口纪录,满心以为中国市场离不开自己,结果 2025 年第二季度对华出口几乎归零,直接损失了 21.8 亿美元,相当于行业年营收的 6.5%。 NYMEX 丙烷期货的未平仓合约减少 18.7 万手,9.3 亿美元的资金直接撤离,连全球 LPG 运输市场都被带崩了,VLGC 现货运价指数单周暴跌 13.8%。 这哪儿是贸易战,简直是美国自己给自己的产业下了套,而中国企业只不过是做了最理性的选择,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放着稳定便宜的货源不用,非要去碰那个 “定时炸弹”,那才是真的傻。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