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磁体已成为全球力量博弈的新战场 在稀土磁体方面,资源保障问题一直是当今世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稀土在电子、国防、车辆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多年来,各国一直在寻求确保获取这些关键资源的途径。然而,目前 90%的供应都掌握在中国手中,而中国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关系近来并不理想。尽管各方已竭尽全力,但许多国家仍依赖中国来满足其稀土需求。如今,这种情况或许开始有所改变。 ——稀土磁体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如今,几乎每一个先进的国家都渴望拥有稀土磁体,因为它们能够以小巧的尺寸产生极强的磁力,从而能够制造出高效电机和微型组件。正是这种特性使它们能够为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智能手机、医疗设备和国防装备等关键系统提供动力。 这些磁体具有独特的特性,比如耐热性,这使得它们在对性能和精度要求极高的应用中变得更加重要。因此,随着全球各行业向电气化和自动化转型,稀土磁体已成为战略资产,其供应链控制也越来越被视为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事项。 ——中国的稀土磁体生产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占据了约 80%的稀土磁体生产份额。中国每年共生产超过 20 万吨磁体,占全球供应量的绝大部分。相比之下,北美和欧洲加起来的产量不到 2000 吨,而日本和越南的产量约为 25000 吨。 大约六个月前,中国向全球其他地区供应这些磁体的情况一直进展顺利。然而,中国方面随后决定停止出口,并暂停向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和欧盟)出口,此举似乎是在对拟议中的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措施发出警告。自那以后,中国仍允许有限量的出口,但仍然保持严格的管控措施,以巩固其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影响力。 ——欧盟进口量上升,美国进口量下降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8 月欧盟对稀土磁体的采购量有所增加,而美国的进口量则有所下降。据新闻机构彭博社报道,这表明人们对资源安全问题感到担忧,因为欧洲国家正面临全球磁体供应趋紧带来的最大压力。 与此同时,分析人士警告称,不断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可能会进一步阻碍这些关键材料的获取,从而威胁到欧洲的绿色技术目标,并削弱其工业竞争力。 总体而言,8 月份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量增长了 21%,达到 2582 吨。与此同时,对美国的出口量环比下降了 5%,约为 590 吨。数据显示,欧盟对稀土磁体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因为截至目前,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量是美国的三倍。专家表示,这一数据凸显了全球供应格局的重大变化。 ——西方新的稀土磁体生产将会来到 目前来看,中国在稀土磁体领域的主导地位似乎还将持续下去。据《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美国正试图追赶这个东方国家。但尽管有了这些新的努力,全球大部分的磁体供应仍来自中国的工厂。 目前,美国有四家国内磁性材料工厂即将完工。与此同时,在邻国加拿大,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刚刚在爱沙尼亚的纳瓦尔开设了一家大型工厂。该工厂的规模几乎使欧洲和美国的产能翻了一番,并且未来有可能达到 5000 吨的产量。不过,《纽约时报》的报道还指出,全面扩产还需要一段时间。 北美和欧洲每年总共购买约 4 万吨稀土磁体。因此,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建立磁体工厂似乎是一种摆脱中国困境的办法。 然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源于数十年来的大量投资以及对稀土加工的近乎完全的控制。中国生产了全球大部分的精炼设备,并雇用了几乎所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一些分析人士表示,要完全打破这种垄断局面需要数年时间——甚至长达十年。
美国拿中国的稀土限制没办法,为了不让中国左右稀土市场,美国联合G7和欧盟想出了
【38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