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2日晚,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通过视频方式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对联合国及与会各国为促成《纽约宣言》表示感谢。阿巴斯称,该宣言标志着国际社会开启“不可逆转的步骤”,以结束巴勒斯坦的人道主义危机和以色列的占领,推动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在安全、和平和睦邻中并存。 阿巴斯的话,背后藏着巴勒斯坦人近八十年的憋屈与国际社会态度的实质转变。 这一切得从1947年那场改变格局的投票说起,当时联合国第181号决议把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占总人口不到三分之一的犹太人拿到了57%的肥沃土地,而占多数的阿拉伯人只分到43%的丘陵贫瘠地带,连领土都互不相连,耶路撒冷还被划为国际城市。 更讽刺的是,联合国宪章明明强调“民族自决权”,却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直接越俎代庖,压根没让当地居民投票,这种明显偏向的决议,直接点燃了五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最终以色列硬生生抢到了93%的土地,巴勒斯坦人只剩下不到7%的生存空间。 这种历史遗留的不公,到2025年已经演变成触目惊心的人道主义灾难,这也是《纽约宣言》能凝聚共识的关键背景。 今年3月以色列重新封锁加沙后,当地民众连基本的粮食都成了奢望,好不容易等来了所谓的援助,却成了致命陷阱。 从5月底美以支持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开始分发物资起,到8月中旬就有1965名巴勒斯坦人在领物资时遭袭死亡,14701人受伤,相当于每天都有近20人倒在寻求生存的路上。 更荒谬的是,以军士兵自己都透露,他们会以“违反排队规则”为借口开枪,分发点开放时间没规律、边界模糊,故意制造混乱后就不经警告扫射,而那些死者手里连武器都没有,只是想多拿一口吃的。 联合国人权机构都直言这是“将食品武器化”,已经构成战争罪,可之前这类谴责大多停留在口头,直到25国联合发表声明谴责,165个人道组织联名要求停止援助骗局,国际社会才算真正动了真格。 《纽约宣言》的“不可逆转”,恰恰体现在它打破了过去“光喊口号不落地”的怪圈。 要知道巴勒斯坦人早在1988年就宣布接受181号决议,要求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国家,1994年也争取到了加沙和杰里科的有限自治,可随着以色列持续扩张,自治区域总面积才刚到2500平方公里,还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而这次的宣言不是单一国家的表态,是联合国及与会各国共同促成的集体行动,相当于给巴勒斯坦的建国诉求上了一层国际“保险”。 更关键的是,它直接瞄准了“以色列占领”这个核心症结——过去七十多年里,以色列靠着军事优势不断蚕食土地,国际社会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只敢私下批评。 可这次宣言明确将“结束占领”列为行动目标,连美国的传统盟友都站出来发声,这种态度转变可不是随便能推翻的。 阿巴斯的感谢绝非客套,毕竟他太清楚“口头支持”和“实际行动”的区别。早年间联合国也通过过不少关于巴勒斯坦的决议,比如要求以色列撤出占领区、保障难民权利等,但大多因为缺乏执行机制成了废纸,以色列甚至敢公开嘲讽“决议管不着实际控制”。 可这次不同,宣言的背后有实打实的国际压力:联合国秘书长不仅呼吁独立调查物资点枪击事件,还拒绝承认美以主导的援助模式;参与斡旋的国家直接把“停止占领”和援助挂钩。 连美国军事承包商的前雇员都站出来爆料,证实美以在分发点暴力对待难民。这些细节都说明,国际社会不再是“和稀泥”,而是真的要推动改变。 更值得留意的是,宣言推动的“和平共存”不是空想,而是基于现实的必然选择。 毕竟再持续下去,以色列要背着“战争罪”的骂名,巴勒斯坦人要继续活在饥荒和枪口下,对谁都没好处,而宣言的出现,刚好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也给了国际社会一个落实正义的机会。
中东的“靶子”终于要轮到埃及了?以色列警告埃及:撤下中国导弹,停止用雷达照射以色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