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大概是中餐西餐的混合体?
本菜是家庭煮夫,菜是形容本人知识水平有限,赶不上各路大佬一分一毫。站在家庭煮夫的立场上,无论素菜还是荤菜当然是现买现炒、现炖的好。但是炒过菜的人都知道,天天早上都有买菜焦虑,看上去琳琅满目,实则两小时以内能做好、且在经济适用范围内的就这十几种,然后买回去洗好弄好最好吃完还得整理厨房至满意,一个中饭没个三小时下不来的。
做几个人吃的饭菜尚且如此,一天接待几百号人的餐厅业情况更加复杂。以本菜逛商场的经验来开,某贝等连锁餐营业是近十几年来大型商业综合体蓬勃发展的结果。以南通来说,前部的几个商业综合体都不乏连锁餐饮业,而且生意都不错。逛完商场就近吃个饭,口味较为清淡的不习惯海底捞等火锅产品,中式饭馆算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商业综合体可以说是房地产业大发展、居民居住集中化的副产品,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的逛商场体验,以前逛一条街挺废精力时间的,现在一个大型商综就满足了。但是大型商综寸土寸金,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中餐馆,是天然背离的。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要上菜场批量采购一天到两天的鲜菜,运回去清洗整理配菜,大厨开灶按客人需求做好,完了还要考虑后厨卫生,废水废料排放卫生,等等,是与综合商超的体系完全不兼容的。
不兼容是一个,上述过程将耗费昂贵的物料、人工成本,所有的环节都在花钱,而且现买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客人需求,每天还有不少菜品被浪费。如果按照现炒现买的标准在某大型商综三楼开一个餐馆,其菜价不可能是一般人消费的起的,简单的一盘炒青菜卖几十甚至可能亏本。而且餐营业竞争极大,快速回本极为重要,再好的餐馆可能好生意也就持续一两年,每天的开销都那么大,传统中餐模式在大商综上完全行不通的。
这样预制菜也很合理了。本菜吃过的几个品牌里不太清楚哪家是预制,也不知道是何种程度的预制,不清楚制作流程因此技术细节就不讨论了。从原理上讲预制菜极大的节省了餐饮业的成本,它跟现代工业的流水线、分工再合作模式是一脉相承,从采购到半加工到门店都比传统模式省钱的多,侧面也是给消费者省钱,至少南通的那些餐饮都在工薪承受范围内,两三百一次还是不太贵的,毕竟它在大型商综内,开车再找个小饭店,也是要时间的。
预制菜可能急需改善的还是口感?罗某某这次吐槽的是菜口味一般,值不上那个价。口感是因人而异的问题,不过就自己做菜的经验看,超市淘宝上买的预制餐包是基本不用的,那口味跟现做的差别挺大,科技感有点点强烈,初尝感觉很鲜,味挺足,够劲。再偿就有点不稀奇了,荤菜算勉强能接受的的,素材跟自己炒的没法比,特别对口味清淡的人而言,是不过关的。
然而在大城市快节奏下,自己回家做碗汤是非常奢侈的行为,除非你钱多多,请得起家政专门给做菜做饭。大多数人做不到,又不想吃洋快餐,不想吃火锅类,连锁餐馆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是非常合理的存在,城市快节奏下类中餐的唯一选择。连锁餐饮业如果能持续改善菜品质量,做出不输于现炒现卖的菜品,又能以相对合理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结合中餐的丰富品类与西餐的便捷性,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