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歼10C后,伊朗快速找补称红旗9将大量部署,伊朗是既要又要! 伊朗对歼1

文人学社 2025-09-26 09:55:30

拒绝歼10C后,伊朗快速找补称红旗9将大量部署,伊朗是既要又要! 伊朗对歼 10C 的兴趣曾十分明确,国防部长此前多次释放合作意愿,外界也因这款战机在实战中击落法国阵风的表现,猜测双方会达成采购协议。 最终未选择引进,核心原因在于时间与成本的双重限制。 歼 10C 单价约 5000 万美元,伊朗计划用于外购装备的 20 亿美元预算,即便不计算配套武器与维护费用,也仅能购入 40 架左右。 更关键的是,伊朗现有装备体系中俄制装备占比极高,从米格 - 29 战机到 S-300 防空系统,已形成成熟的操作与维护框架。若引入歼 10C,需额外投入资源建设全新保障设施、培养专业人员,短期内难以形成战斗力。 这种对 “快速形成战力” 的需求,让伊朗转向了更适配现有体系的选择。 9 月 23 日,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佐赫列万德确认,紧急订购的俄制米格 29 已抵达,驻扎在西南部设拉子机场应对以色列方向威胁,苏 35 战斗机也在交付途中。 米格 29 的优势在于 “即买即用”,伊朗无需重新开展大规模训练,现有维护人员可沿用熟悉的操作规范,零部件也能与库存俄制配件通用,省去了系统整合的大量成本。 白俄罗斯提供的武器装备同样进入采购清单,其转售的俄制 S-300 防空系统成本仅为原装的 60%-70%,能让有限预算覆盖更多防御节点。 拒绝歼 10C 的同时,伊朗高调释放红旗 9 部署计划,本质是对防御体系的精准补位。佐赫列万德明确表示,中国制造的红旗 9 远程防空导弹即将 “大批量交付”。 这款防空系统与伊朗现有装备形成功能互补,米格 29 与苏 35 侧重争夺制空权,红旗 9 则专注构建远程防空网,可应对以色列 F-35I 隐身战机带来的空中威胁。 伊朗的国防布局中,防空与制空需求同样迫切,选择不同来源的装备恰是为了快速填补各环节短板。 这样的选择也暗合中伊长期合作框架。 中伊曾达成 4000 亿美元合作协议,虽受伊朗支付能力与内部协调等因素影响,战机采购进展缓慢,但防空系统的合作更易落地。 红旗 9 的部署无需对现有体系进行颠覆性改造,且能与伊朗正在建设的国产防空网络兼容,这种灵活性让合作门槛显著降低。 对伊朗而言,通过红旗 9 项目维持与中国的军事技术交流,也为未来可能的装备引进预留了空间。 外界眼中的 “既要又要”,实则是伊朗在资源约束下的最优解。 有限的军费需优先满足 “快速见效” 的防御需求,俄制战机与白俄装备解决了短期战力补充问题,红旗 9 则承担起构建长期防空体系的角色。不同装备的选择背后,没有绝对的偏好之分,只有对安全需求的精准回应。

0 阅读:0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