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速递 菲律宾刚刚宣布了…… 9月25日,菲律宾政府一纸公告炸翻了粮食市场,不仅可能延长大米进口禁令,还在盘算着提高关税 官方话说得漂亮,是为了“保护本国农民利益”,但这波操作真能护住农民,还是会让更多人买单? 这话显然经不起细扒 菲律宾每年大米缺口超200万吨,禁令刚实施3个月,国内米价就从每公斤50比索飙到70比索,普通家庭买菜时攥着钱包直发愁 更扎心的是,所谓“护农”根本没落到实处,上游化肥、农药价格涨了三成,农民种粮成本蹭蹭往上跳,就算米价涨了,到手的利润反而薄了 一边是民生的“紧日子”,一边是政策的“想当然” 政府顶着“进口依赖”的帽子,却忘了本国耕地仅占国土19%,光靠本土种植根本填不上缺口 之前放开进口时,泰国、越南大米靠着低价优势冲进市场,菲律宾农民确实受了冲击,但现在一刀切搞禁令、加关税,无异于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 当地粮商早憋了一肚子火,库存只够撑两个月,禁令再延长,货架就得空了 普通市民更直接,在社交平台吐槽,保护农民没错,但也不能让我们吃不起饭啊! 就连农业专家都戳破真相:不搞种植技术升级、不补产业链短板,光靠关税挡进口,根本是治标不治本 这套路其实不新鲜,和有些国家靠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如出一辙,看似给本土从业者搭了“保护伞”,实则让消费者承担高价,还让产业失去了竞争压力,越护越弱 菲律宾农民要的是技术支持、价格兜底,而不是这种“看起来很美”的政策。 一旦米价继续暴涨引发民生不满,政策随时可能急转弯,可要是硬扛着不松口,粮食短缺的锅最终还是得老百姓和农民一起背,这样的政策,到底护了谁? 说到底,没有产业根基的“保护”都是空谈,靠禁令和关税筑起来的“围墙”,最终可能困住自己。菲律宾的大米难题,这下更难解了。 各位读者,大家对此事都有什么看法? 菲律宾 菲律宾风波 菲律宾当前局势 菲律宾争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