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4岁的陈景润在住院时,喜欢上了27岁的女军医,在向女军医表白时,将对方吓得连连拒绝,但没想到,陈景润说了一句话,女军医立即点头答应。 陈景润作为一个对数学痴迷的人,他从小有着坎坷的经历。 陈景润出生于1933年,是福建闽侯县人。 从小他就对数学感兴趣,抗战胜利后,陈景润进入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 高中时期,陈景润阅读了大量的大学丛书,比如《微积分学》《达夫物理学》,以及哈佛大学讲义《高等代数引论》《郝克士大代数学》等。 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厦门大学数理系,他两年时间便修完全部课程,研究的钟摆渐渐指向了数论。第三年,陈景润修读了数论和复变函数论。数论主要研究整数的性质,属于纯数学。 1953年,陈景润毕业后,外北京四中任数学老师。但是不久后,陈景润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数学老师,他喜欢研究数学。 这一年,陈景润因病住院做了三次手术,1954年,陈景润被四中解聘。就在他准备摆书摊,以卖书为生的时候,厦门大学校长在王亚南邀请他回母校工作。 那段时间,陈景润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期间,他细心研读了《堆垒素数论》数十遍,并反复阅读复变函数论方面的书籍,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不久后,陈景润成了厦门大学数学系的助教。 1957年10月,陈景润得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赏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之后,陈景润经过近十年的潜心钻研,终于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并于1973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由于长期的劳累过度,陈景润在数学上取得成绩的时候,他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住在了309医院。 没想到在医院期间,陈景润找到了他一生的伴侣。 那天,几个医护人员来到陈景润的病房查房,陈景润发现一个叫由昆的女医生长得非常漂亮,他心里暗暗喜欢上了她,之后,只要是由昆来查房,陈景润都非常开心。 陈景润经常借着查房的机会和由昆说话,经过了解,陈景润知道由昆从武汉军区156医院来北京309医院进修的见习生,她还没有男朋友。 陈景润知道由昆正在学英语,就主动提出要和她一起学,由昆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就答应了, 一次,由昆和往常一样,来找陈景润学英语。陈景润突然握住她的手说:“由医师,要是我们能生活在一起,那该多好。” 此时的由昆完全没有思想准备,面对突如其来的表白,她吓得赶紧抽出手,跑出了病房。 后来,由昆平复了情绪之后,她觉得陈景润是个大数学家,自己只是普通的医务人员,而且两年年龄相差18岁,尽管自己对陈景润也有好感,但是又怕别人说她为了名利和陈景润在一起。 几天后,由昆给陈景润答复,她表示自己脾气不好,两人在一起肯定会经常吵架。没想到陈景润直接说,“我不和你吵架,吵架伤身体”。 之后他又表示,自己年纪不小了,如果由昆不和他结婚,他这辈子再也不会结婚了。 陈景润的一番话让由昆感动了,于是她写信征求家人的意见,让由昆开心的是家人非常支持她和陈景润在一起。 就这样,由昆从心理上慢慢接受了陈景润,接受了陈景润的爱情。 1980年,陈景润和由昆结婚。婚后一年,两人有了儿子。他们给孩子取名陈由伟,小名欢欢。 当时陈景润在北京,由罗带着儿子在武汉,直到1983年,由昆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从武汉军区调到北京,在解放军309医院供职。 这时候,50岁的陈景润和32岁的由昆,才开始了真正的家庭生活。陈景润亲昵地称呼妻子由昆“由”,而由昆则一直敬重仰慕陈景润,认真地叫陈景润“先生”,从不叫他的名字。 命运安排了由昆和陈景润相识、相知、相爱,也安排了她要承担起照料一位伟大数学家的责任和使命。 1985年,陈景润被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后来又因为不幸摔伤,做了股骨置换手术,手术后又出现了多种并发症,都是由昆一直在照顾着他。 1996年,陈景润去世。 真正的爱是没有尽期的,它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延续。 陈景润的遗体火化后,一部分骨灰存放在八宝山,剩下的骨灰则被由昆拿回家。她把陈景润的骨灰装进另一个骨灰盒,就放在家里。 之后,由昆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照顾孩子和工作上,她经常给儿子讲爸爸的故事。 陈景润的一生虽然大部分时间被病痛折磨,但是好在他有一个疼他爱他的妻子,由昆的出现,不仅温暖了陈景润波澜壮阔的一生,更让我们深刻领略到了爱情的温暖和伟大。
1977年,44岁的陈景润在住院时,喜欢上了27岁的女军医,在向女军医表白时,将
历史奇话站
2025-09-24 16:12: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