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拆房子确实有效果了!哈马斯敢死队使用火箭筒,近距离敢死突击,命中以色列“雌

兰亭说事 2025-09-24 10:42:20

以色列拆房子确实有效果了!哈马斯敢死队使用火箭筒,近距离敢死突击,命中以色列“雌虎”装甲车,一次打伤5名装甲车车载以色列步兵。但是,这个时候,以色列拆房子的效果出来了。 以色列这套“拆房子+无人机”的战术组合,核心是改变加沙城区密集建筑带来的作战阻碍,让战场环境更便于己方观察和防御,看似操作直接,实则精准针对了哈马斯的作战弱点。 就像谢赫・拉德万街区冲突,哈马斯敢死队能近距离击中“雌虎”装甲车,说明以往借助建筑遮挡实施偷袭的方式仍有作用,但此次仅造成5名步兵受伤、未出现更严重伤亡,正是拆房战术起到了缓冲效果。 若周围建筑未被推平,更多敢死队成员可能会利用房屋掩护持续补攻,以军损失必然更大。 这种战术是经过实战教训后调整的结果。2024年6月,一辆“雌虎”装甲车在拉法塔尔苏丹地区遭遇伏击,直接导致8名以军士兵死亡,当时以军尚未大规模采用拆房战术,哈马斯能凭借密集建筑隐蔽至攻击瞬间。 吸取教训后,以军将D9装甲推土机和自爆装甲车作为前沿突击装备,2025年8月加沙城突袭行动中,35辆由M113装甲车改造的自爆装甲车,每辆搭载数吨炸药,对贾巴利亚难民营和扎伊图恩街区发起冲击,50米范围内的建筑均被摧毁,20余栋房屋短时间内就被夷平。 这种大规模拆房操作虽看似粗暴,却直接削弱了哈马斯的巷战优势。没有完整建筑作为掩体,敢死队即便从地道钻出,也会暴露在开阔区域,接近装甲车时需面临被发现的风险。 无人机在这套战术组合中承担实时侦察和监控任务,以军装备的“云雀”无人机完全适配城区作战需求。 该型无人机重量仅6公斤,可通过榴弹发射器发射,能从屋顶、小巷等隐蔽位置起飞,续航时间达1.5小时,探测范围覆盖10公里区域,可清晰捕捉范围内的动态。 白天通过彩色相机对街道进行扫描,夜间则启用热成像仪追踪目标,即便哈马斯战士躲在断墙后方,其体温产生的信号也会被精准识别。 2023年10月底以军启动地面行动后,依靠无人机引导拆房作业,累计发现800余个隧道竖井,其中500余个被直接摧毁,130条地道失去使用功能。 谢赫・拉德万街区那名敢死队员钻出地道时,并未察觉上空有“云雀”无人机盘旋,刚架设好火箭筒就被地面部队锁定,最终未能扩大攻击效果。 更关键的是,这套战术形成了“拆房清理—无人机监控—地面打击”的完整作战闭环。 2025年8月泰勒哈瓦社区的战斗中,以军正是按此流程行动:自爆装甲车先摧毁临街建筑,无人机随即对废墟区域进行扫描,发现3个地道口后,推土机直接推土填埋,哈马斯成员无法从地道发起冲击。 要知道,加沙城区原本有近1.7万栋建筑,经过多轮拆房作业后,大片街区转变为开阔地带,哈马斯以往依靠人员密集冲锋的战术失去隐蔽条件,原本借助建筑掩护实施的RPG火箭筒偷袭,如今需在无人机监控下进行,成功率大幅降低。 或许有人认为拆房战术耗时耗力,但以军对作战成本有明确考量:与其让士兵在巷战中遭遇冷枪偷袭,不如通过机械作业减少人员伤亡风险。 2023年地面行动初期,以军日均伤亡超过10人,2025年采用这套战术後,单次冲突最多仅造成5人受伤,对比此前拉法袭击事件中8人死亡的情况,战术效果十分明显。 哈马斯装备的亚辛-105火箭筒有效射程仅数百米,以往可隐藏在建筑内等待装甲车靠近,如今建筑被拆除后,需跑到开阔区域才能开火,刚暴露位置就会被无人机发现,根本没有机会发起第二次攻击。 这套战术本质上是通过改造战场环境降低己方伤亡,虽操作方式直接,却精准遏制了哈马斯巷战的核心优势。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