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友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中国的003型航母“福建舰”已经在海上完成了歼-35隐身舰载机的弹射试飞,而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服役八年,竟然还没有让自家的F-35C从甲板上弹出去。至于原因,美国海军摆出一大堆说法,归结起来意思就是:不是我不行,而是因为当初没考虑到,现在想改也来不及。 最近,新华社公布了一段长视频,镜头里,“福建舰”完成了三款舰载机的起降:隐身战机歼-35、舰载预警机空警-600和重型舰载机歼-15T。 三型战机涵盖了未来能在福建舰上发挥作用的固定翼作战机种,这意味着舰载航空系统基本磨合成功,航母已经具备进入实战服役的条件。 画面一经传到海外,就立刻在YouTube等平台上被炒热,不少美国网友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福特号”,质问为什么八年了还无法完成对标的操作。 美国海军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充分,第一,说“福特号”设计周期太早,2013年下水的时候,F-35C项目还没有完全定型,所以两者存在时间差。 第二,甲板维护标准不适配,F-35C比“超级大黄蜂”在后勤方面要求更复杂,机库接口、数据链系统都要升级。 第三,资金紧张,没钱搞全套整改,所以认证留给后继的“肯尼迪号”;最后还有一个具体问题,F-35C的发动机在加力时温度超过1600度,而福特号的尾焰挡板未必耐得住持续燃烧。 从纸面上看,这些解释还算合情合理,但却被一个事实质疑得体无完肤,那就是美国的老航母“卡尔文森号”,这艘1975年开工建造、1982年服役的尼米兹级,用的还是蒸汽弹射,却早在2022年就在南海亲自搭载和使用过F-35C。 甚至因为事故,还发生了一架F-35C坠海的事件,既然四十多年前的老平台都能做到,那么“福特号”作为最新技术结晶,为什么八年来还无法与F-35C配合?这才是真正刺痛美国网友的地方。 如果说老航母能做到,那就说明问题不是出在飞机身上,而更可能源自“福特号”的新式电磁弹射系统。 事实上,在国外社区上,早就有人指出过两个关键隐患,第一,电磁弹射在面对F-35C这种满载超过三十吨的重量时,存在电力分配不均,导致起飞瞬间加速度不稳定,这一风险直接危及飞行安全。 第二,电磁弹射在工作时会释放极高强度的电磁脉冲,如果屏蔽不完善,就会对F-35C复杂的机载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严重时甚至会让关键电子系统“死机”,对于一架高度依赖信息化系统的隐身战机,这种风险根本无法接受。 这一点,也能解释为什么蒸汽弹射航母能更快完成适配,因为蒸汽系统本质上靠机械和热力,不存在高频电磁干扰的问题。 相比之下,“福特号”的电磁系统还未能解决根本性的技术瓶颈,所以才多年没有实质性进展。 而“福建舰”的成功,就在于一次试飞,就能让歼-35、歼-15T、空警-600顺利完成电磁弹射和拦阻回收。 这不仅展示了电磁弹射的成熟,更说明我国技术方案对重载飞机的加速稳定性和对电磁波屏蔽的处理,都达到了实用水准。
当地时间9月22日,美国媒体大量关注,中国首次在航母上进行了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演
【120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