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冬,南天王陈济棠妻子去世,陈济棠跪在妻子的棺材旁痛哭,无法站起,后来他说:"没有秀英,我陈济棠早不知道栽哪个阴沟里了。" 这话是他掏心窝说的,后来被写进史册,成了这段传奇婚姻最动人的一笔。 要明白这话的意思,得从莫秀英的人生说起 —— 她的人生本就带着传奇色彩。 莫秀英,人称 “莫五姑”。1900 年生于广东高州分界镇农家,家里穷,日子不好过。 她家祖上风光过,到她这代早已败落。她是家中第五女,从小寄养在外婆家。 外婆懂粤曲、唱得好,莫秀英跟着学,练出不少本事。 14 岁时,父母为拿聘礼,把她嫁给当地地主。这桩包办婚姻,从一开始就苦。 丈夫是赌鬼,赌输或不顺心就打她,拳打脚踢是常事。 婆家更过分,因她六年没生孩子,把她当 “不祥之人”,看她哪儿都不顺眼。 最后,一张休书把她赶出家门。 莫秀英没地方去,只能靠自己。想起小时候学的粤曲,就加入戏班唱戏讨生活。 她嗓子亮、戏唱得好,扮相也俊。没多久就在粤剧界出名,成了人人追捧的 “花魁”。 不少达官贵人来讨好她,想拉关系。可莫秀英心里清楚:“这些男人只喜欢我的长相,不是真看重我。” 这种日子过到 1918 年,粤军连长陈济棠出现,改变了她的命运。 当时陈济棠 28 岁,已娶妻,但婚姻是空架子,没感情。 他省吃俭用半个月,就为买张票听莫秀英唱《昭君出塞》。 演出结束后,陈济棠诚恳地说:“我虽已成家,但和妻子没感情。能有你相伴,这辈子没遗憾。” 莫秀英如实相告:“我之前因没生孩子被休,你娶我,可能没后代。” 陈济棠急得拍桌:“我要是在乎有没有后代,就让天打雷劈!” 就这一段对话,改了两个人的命运。 婚后,莫秀英接连生下七子四女,共十一个孩子。“不能生育” 的说法彻底被打破。 更意外的是,此后陈济棠的仕途一路顺畅。 他从连长做起,升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最后成了独掌广东大权的 “南天王”。 民间有传言,说这是因莫秀英肚脐旁有朱砂痣,陈济棠手掌有朱砂掌,俩人 “天生一对”,能旺夫多子。 但真正原因不是这个。是莫秀英聪明、有远见,成了陈济棠最得力的 “军师”,大事小事他都愿听她的意见。 1933 年,陈济棠推出 “广东三年计划”,莫秀英功劳很大。 她主张发展实业,让广东工业起来。专门派专员去苏联学工业技术,还引进先进设备改造广州工厂。 广州的海珠大桥、中山图书馆,这些现在还能看到的建筑,都是在她推动下建成的,至今仍是广州的标志性物件。 民生方面,莫秀英做得更多。她创办广南医院,定了规矩:头三年给穷人看病全免费。 药费从哪儿来?她早想好,从分界城猪行、牛行的租金里出。不用老百姓多花钱,也能让穷人看上病。 她还设收容所,安置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当时广州流传:“有事找莫五姑,比找衙门还管用。” 教育上她也没落下。推动中山大学扩建,让学校收更多学生;还帮忙设中山图书馆,给穷学生铺了条上升的路。 莫秀英最难得的是,不管日子多好,始终没丢善良的心。 1942 年高州大旱,庄稼全枯,老百姓没饭吃。莫秀英没犹豫,开仓放三千石粮食救济百姓。 抗战时,她跟着陈济棠躲到香港。日军知道她的身份,用好处诱惑她拉拢她,她坚决拒绝。守住了民族气节,没给中国人丢脸。 陈济棠后来曾写:“夜半孤灯写悼亡,半世救人难自救。” 这里的 “救人”,说的就是莫秀英。她一辈子都在帮别人,这话就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可惜 1947 年,莫秀英走了。 她得肺病,治了很久没好,最后还是离开。当时大家都叫她 “广东之母”,因为她为广东百姓做了太多实事。 陈济棠在回忆录里写:“秀英走后,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家无贤妻,官无良佐’。” 他亲自为妻子选墓址,选在湛江湖光岩,还立遗嘱,说以后要和妻子合葬。 1954 年,陈济棠在台湾去世。后人照他遗愿,把他的骨灰从台湾迁回湛江湖光岩,和莫秀英葬在一起。 现在,这对夫妻的合葬墓成了当地名胜。不少人去那里凭吊,他们的故事也一直传到现在。
1943年庞炳勋投敌叛国,砍下30多名八路军的头颅,67年后重见天日。2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