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周勃等人诛杀诸吕后,推戴刘恒为皇帝。去长安登基的刘恒,只带了八个随从,为何

绝世剑王 2025-09-20 18:19:29

陈平、周勃等人诛杀诸吕后,推戴刘恒为皇帝。去长安登基的刘恒,只带了八个随从,为何却能迅速控制局势,成为实权皇帝?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吕氏家族成员借着吕后的权势迅速崛起。 直到吕后病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老臣趁机联合发动政变,铲除了吕氏家族及其党羽。 事后,一个为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究竟该由谁来继承皇位? 经过功臣集团的反复讨论,远在代地的刘恒进入了他们的视线。为什么偏偏选中刘恒呢?答案就隐藏在他的 “弱势” 之中 ,刘恒的母亲薄姬出身卑微,在后宫中一直保持低调,从未培养过属于自己的外戚势力;而刘恒本人在代地任职期间,以仁爱宽厚、孝顺长辈闻名,当地百姓对他的评价非常高。 在功臣集团看来,这样一位没有强大后台支撑、性格温和的藩王,正是他们心中 “理想的傀儡人选”,便于他们在幕后继续操控朝廷大权。 “进京继承皇位” 的消息传到代地时,刘恒高兴之余,也充满了警惕,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派遣舅舅薄昭前往长安,当面与功臣集团接触,确认对方迎立自己的真实意图。 薄昭抵达长安后,与周勃等大臣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最终确认功臣集团确实有真诚迎立刘恒为帝的想法。 得到薄昭带回的肯定消息后,刘恒这才下定决心动身前往长安。即便如此,他在前往长安的途中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当队伍行进到高陵时,他特意派亲信宋昌先前往长安探查局势。 宋昌抵达渭桥后,看到从丞相到各级官员都已经在此等候迎接,确认没有异常情况后才返回高陵向刘恒复命,刘恒这才放心地继续前进。 当刘恒的队伍到达渭桥时,太尉周勃立即率领文武百官上前拜见。作为功臣集团的骨干人物,周勃提出要单独和刘恒交谈。 这时,宋昌站出来说:“如果是关于公事,就应当当众说明;如果是私人之间的琐事,君王本就不应该接受私人的请托。” 这句话让周勃意识到,这位看似温和的代王,绝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摆布的人。 紧接着,周勃拿出象征着皇权的玉玺,想要直接交给刘恒。刘恒没有急于接过玉玺,反而让周勃先把玉玺收起来,提出要到长安的代王府邸再详细商议登基之事。 刘恒这一行为看似谦逊,实际上是在向文武百官传递一个信号:他不是可以随意操控的傀儡,所有事情都要按照他的节奏来进行。 在刘恒入住未央宫的第一个晚上,在入宫时却被门口的侍卫拦了下来。刘恒直接召见周勃,让他出面解决这件事。 随后,刘恒便以这件事为契机,迅速采取行动,任命宋昌接管禁军和南北军。这个操作行云流水,打了功臣集团一个措手不及。与此同时,刘恒还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宫殿内部的巡逻守卫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掌握军事权力之后,刘恒并没有立刻对功臣集团采取打压措施,反而运用了一套 “恩威并施” 的策略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刘恒首先肯定了功臣集团平定诸吕之乱的功绩,对他们进行了丰厚的赏赐:周勃被封为右丞相,陈平担任左丞相,大将军灌婴被加授太尉的官职,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等人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奖赏。 同时,跟随刘恒一同进入京城的官员,也都获得了升职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既稳定了功臣集团的情绪,又让他们感受到了新皇帝的恩惠,暂时放下了对刘恒的戒备心理。 在安抚功臣集团的同时,刘恒也没有忘记拉拢刘氏宗室。齐王刘襄曾经是皇位的热门竞争者,不仅实力雄厚,在平定诸吕之乱的过程中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为了赢得宗室成员的支持,刘恒不仅公开表彰刘襄,还将吕后执政时期从齐国夺走的封地全部归还给了齐国。这一举措让宗室成员对刘恒心服口服,也在无形中形成了一股能够制衡功臣集团的力量 ,毕竟,无论朝中大臣的势力多么强大,都无法与联合起来的刘氏诸侯王相抗衡。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布局,刘恒终于等到了削弱功臣集团核心力量的机会。这时,丞相陈平因病去世,功臣集团的骨干人物就只剩下周勃一个人了。 刘恒没有急于采取行动,反而在礼节上对周勃更加 “敬重”,用各种表面上的优待让他逐渐放松了警惕。 但在暗地里,刘恒早已开始一步步地削弱周勃的影响力。当周勃察觉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时,主动提出辞官回乡,刘恒表面上假意挽留,实际上心里巴不得他尽快离开京城。 更巧妙的是,刘恒借着周勃返回封地的机会,推出了一项重要的政策:要求所有诸侯王返回自己的封地。 当时很多诸侯王长期留在京城,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国库开支,还容易结成“小团体”,对皇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周勃作为功臣集团的代表带头离开京城,其他诸侯王自然也不敢违抗,只能纷纷返回自己的封地。 就这样,汉文帝刘恒凭借着超出常人的政治智慧、谨慎细致的行事风格和果断坚决的决策能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一个看似孤立无援的藩王,成功转变为手握实权的帝王。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