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水太深了!”河南开封,一男子月薪5000,偶然间查询个人所得税时发现,自

文史小将 2025-09-20 08:26:10

“里面的水太深了!”河南开封,一男子月薪5000,偶然间查询个人所得税时发现,自己工资卡每月居然收到2份工资,除了自己应得的工资以外,还有一家建筑公司每月给自己4000多元,可自己从未见过这笔钱。男子以为自己的个人信息遭人滥用,可建筑公司的回应令人感到奇怪。[微风] 新京报9月17日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热议。 你可曾想过,如果在你的税单上,突然跳出一笔你从未领取过的高薪,这究竟是幸运的意外,还是某种陷阱的埋伏? 这种事真的发生过。河南开封的李先生,一名月薪仅五千多元的服务员,突然发现税单里多出了一笔来自某家陌生建筑公司的薪水。 这笔薪水,看起来像是他从该公司领取了一整年的工资,然而他根本没有与这家公司有过任何联系。 这笔“幽灵工资”的冒头,其实挺偶然的。 李先生是餐饮行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平时除了工作,也会和同事聊聊天,打发时间。 一天,他听同事说起了税务APP可以退税,出于好奇,他下载了这个软件,准备看看自己是否有机会获得一些退税。 结果一打开APP,他的脸色立刻变了。 他看到自己从去年一月到十二月,每个月都有一笔四千多元的进账,而且APP上显示的状态是“已到账”。 李先生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他翻遍了自己的银行账户,却根本没见到这笔钱的踪影。他明明只在一家餐馆工作,怎么会有来自其他地方的收入? 李先生的疑惑很快找到了答案——原来,他的姐姐曾临时借用过他的银行卡,去某家建筑公司做了十几天的临时工,并领取了工资。 为了方便操作,建筑公司并未将姐姐的名字录入系统,而是错误地使用了李先生的身份信息。 初时,公司方面的王经理解释称,财务人员忘记清除李先生的资料,但这个解释并没有让李先生信服。 后来王经理又改口,称这是系统自动延续了旧记录,但在记者追问下,真相终于暴露出来。 原来,这家公司为了图省事,将李先生的个人信息直接当作“虚拟员工”处理,以便简化流程,同时避税。这种做法不仅非法,更是对个人信息的极度不负责任。 最初,建筑公司方面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这些操作“没人会发现”。 但随着媒体介入,这家公司的做法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感。 记者在联系税务部门后,迅速获得了回应。当地税务局在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介入调查,并要求公司在三天内完成相关信息的更正,以免引发更严重的税务问题和法律后果。 幸运的是,李先生的及时发现和税务部门的迅速行动,避免了更大的麻烦。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深刻反思。 在信息化日益普及的今天,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 每个公民的身份和隐私应当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任何企业都不应该随意冒用他人身份来规避责任。

0 阅读:61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