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成都机场,40岁试飞员雷强,戴上头盔,大步流星爬上飞机准备起飞。谁料,他刚坐下,转头就看见地面上的人,都在抹眼泪,雷强心里猛然咯噔一下:“坏了!” 雷强这人,从小就跟飞机打交道。他1958年生在陕西绥德,家里老爸是老空军,参加过抗美援朝,那时候的飞行日志还挂墙上。雷强18岁进空军飞行学院,学飞行原理,练体能,毕业分到部队开歼-7。说实话,那时候他就显出技术牛,巡航任务总稳稳的。80年代中期,转试飞大队,每天泡模拟器,推拉摇杆练极限。国外训练时,他飞眼镜蛇机动44次,小速度筋斗也攻下来,教练从摇头到点头认可。雷强飞过22个机种,3500小时飞行时长,培训60多个外国飞行员,手把手教姿态控制。拒绝民航高薪,他觉得试飞这活儿更有劲头。整个生涯,100多个科研项目,40多项成果,填补了不少空白。接地气说,他就是那种不爱吹牛,但手艺硬的家伙。 歼-10项目一启动,雷强就从设计阶段掺和进去。那是90年代初,他进风洞实验室,看模型气流测试,记数据偏差。团队开会,他站起比划座舱布局,推调整方案。宋文骢总设计师从黑发到白头,雷强看在眼里,知道这飞机代表啥。10多年下来,他参与歼-7C、D、E首飞,爬梯子进座舱,查仪表。歼-10新材料新技术超60%,风险大,新品率平时才30%。雷强清楚,上天可能回不来,但他还是首席试飞员。说白了,这项目不是儿戏,是中国航空人咬牙顶上的事儿。雷强不光飞,还帮科研,K-8尾旋试飞,拉10G正过载、5G负,飞机大梁都变形了。他这经验,全投进歼-10,确保首飞靠谱。 1998年3月23日,成都温江机场,歼-10原型机01架拉出厂房。雷强那天等了一天,到下午4点才行动。穿橘红飞行服,提头盔走向飞机。医生要量血压,他摆手说仪器扛不住,改量脉搏,一分钟150多次,平时才60多。宋文骢上前握手,雷强保证发动机转着就把飞机带回,出事也落跑道找出问题。爬梯进座舱,扣安全带,盖子合上。转头看下面,宋文骢白发晃动,眼红擦脸,工程师们低头抹眼,肩膀耸。雷强心沉,觉得不对劲。推油门,发动机吼起,滑行加速,拉机头起飞。爬升转弯,测试机动,油量足多飞一圈,总共四圈。减速着陆,轮胎摩擦停稳。整个过程,他操作有条不紊,按计划走完。 首飞一落地,宋文骢冲上抱住雷强,两人肩膀贴紧,衣领湿了。宋文骢把生日从3月26改成23日,纪念这天。现场掌声起,工程师围上递毛巾。雷强脱飞行服,叠好放箱,交数据报告。机场阴云密布,能见度3000米,云底500米,但飞机稳稳的。雷强后来回忆,那一刻大家情绪全崩,但任务成了。中国第一款自研三代机,跨代跃升,独立于美苏体系。雷强这飞,证明了团队10多年心血值。说实话,首飞不光是技术活儿,更是大家赌命的坚持。歼-10从无到有,装备部队,还出口巴基斯坦,这路走得实打实。 雷强回家那是3年后头一遭,骑车40分钟。爸妈家近机场,但他为项目争分夺秒。带首飞录像回去,爸是老飞行员,看过抗美援朝,知道危险。放录像,爸凑近盯屏,看完拍雷强肩,说争光了。雷强回赶上好时候。爸让睡,自己坐小板凳重放。到半夜,雷强醒来看,爸还坐那儿,灯光下擦眼,继续看。爸知道儿子这份工作,千金不求,万死不辞。雷强爸这反应,接地气又戳心,飞行员家就这样,代代传着那份担当。 首飞后,雷强继续飞歼-10,累计1000多架次。一次型号试飞,发动机空中停车两次,地面查不出。他起飞9次,每次故障来,切换备用,记参数,最终找原因,帮团队排除。创厂试飞10项第一,歼-10零坠毁。雷强不光自己飞,还带新人,示范动作,讲要点。整个试飞生涯,30多年,荣立10多次一二三等功,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空军飞行员标兵。2006年,和李中华拿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捧奖杯时闪光灯亮。雷强这人,低调,技术说话,从不觉得自己牛。说到底,他代表那批航空人,硬扛着把中国战机推上去。
为什么说中国要感谢的是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因为中国军工的崛起,离不开一个特别的国
【6评论】【12点赞】
一念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