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9年2月,386旅在香城固打了一场大胜仗!这一战,我军歼灭日军200多人,缴

可爱卡梅伦 2025-09-19 14:45:37

939年2月,386旅在香城固打了一场大胜仗!这一战,我军歼灭日军200多人,缴获山炮两门、重机枪好几挺,其余武器弹药数量也不少。在平原打日军的伏击获胜,这场胜利意义非凡,消息传至师部更是受到了刘伯承的表扬,称这一战是平原伏击战的典范! —— 香城固那条土路,两边是冬天没来得及返青的麦地,一脚踩下去,泥巴糊到脚脖子。386旅的弟兄们头天夜里就猫在沟里,雪花往脖子里灌,也不敢生火,怕鬼子热成像看见。有人把冻硬的窝头揣怀里,用体温捂软,咬一口,牙碜得直咧嘴。排长低声骂:“省点动静,鬼子比兔子还精!” 天蒙蒙亮,远处传来马达声,卡车的灯像两团鬼火,一晃一晃。领头的是日军第10师团一个中队,带两门九二步兵炮,准备去威县换防。他们压根没把这一带放眼里——平原开阔,连棵像样的大树都没有,八路能飞出来?可他们忘了,八路真会飞,飞的是地皮:头晚挖好的“袋形阵地”,三面沟、一面坡,进口宽、出口窄,像给鬼子量身定做的棺材。 枪一响,第一辆卡车前轮陷进掩土坑,车身猛地一歪,把后面炮车堵个结实。八路这边机枪“哒哒哒”叫起来,子弹贴着车帮钻,鬼子像下饺子往下掉。两门山炮还没卸轱辘,就被人包了饺子。一个鬼子军曹想架重机枪,刚拉开枪机,脑袋就被掀了盖,血点子溅在雪地上,像撒了一把红豆。 最解气的是缴获那两门山炮,炮身上还刻着“昭和十二年制”,新得发亮。战士们围着转圈,有人伸手摸炮管,烫得赶紧缩回来,咧嘴笑:“乖乖,这回咱也能轰他娘的了!”重机枪更抢手,一挺92式,水冷套筒上被子弹崩了个坑,仍不妨碍“咯咯咯”连发。旅长陈赓赶来,拿马鞭敲敲炮盾:“好东西,拉回去给刘师长当寿礼!” 鬼子也不是吃素的,剩下的人钻进道沟,拼死往外冲。386旅的7连、9连从侧翼兜上去,手榴弹甩得跟扔石子似的,爆炸声连成串。一个鬼子少尉举着指挥刀嗷嗷叫,被通信员小王一枪撂倒,刀甩出老远,插在泥里,刀把还晃。小王冲上去,把刀拔出来,在鞋底抹抹泥:“留着剔骨头!” 战斗结束,清点战场:鬼子横七竖八躺了二百多,活的没几个;八路这边伤亡三十出头,算大赚。最逗的是缴获一辆卡车上全是罐头,有牛肉、有菠萝,战士们饿了一夜,当场开罐,用勺子挖着吃,甜得直眯眼。有人把罐头盒当帽子扣头上,冲镜头咧嘴,照片洗出来,标题叫《甜在心头》。 消息传到129师师部,刘伯承正端着缸子喝小米粥,听完“啪”一拍桌子,米汤溅一袖口:“漂亮!平原无山也能打埋伏,给全军推广!”邓小平在旁边笑:“陈赓这小子,会钻地缝!”师部连夜发通报,把香城固战斗写进教材,标题简单粗暴——《平原伏击怎么打》。后来八路军所到之处,老乡都伸大拇指:“386旅,专啃硬骨头的!” 我爷爷当年就在9连,他老人家在世时,每回喝酒必提香城固:“那一仗,雪地里捡了条命,还捡了两罐菠萝,甜了一辈子!”我问他怕不怕,他瞪眼:“怕啥?鬼子才怕!他们管386旅叫‘老虎旅’,听见名字腿肚子转筋!”说完仰头灌一口,空杯往桌上一顿,杯底“当”一声,像当年炮闩上膛。 今天去香城固,旧战场立了碑,两边麦浪滚滚。碑上没刻豪言壮语,就一句话:“这里打过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我伸手摸那行字,风从麦尖掠过,带着口哨声,仿佛机枪还在远处响。导游说,春天麦苗高时,沟里还能翻出锈子弹壳,孩子们当哨子吹,“呜呜”响,吹得人心口发紧。 有人说,战争片要看大场面,要飞机坦克。我却觉得,真正的胜仗写在细节:雪夜窝头、炮管上的指纹、罐头盒里的甜汁。香城固告诉我们,武器不如敌人,就用脑子;地形不如山区,就用决心。平原上也能挖坑,坑底埋的是敌人的傲慢,坑沿长出来的是中国人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1100032

1100032

2
2025-09-19 15:38

939年,后晋年代就有386旅、山炮、重机枪?

可爱卡梅伦

可爱卡梅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