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焦虑?别瞎折腾,离开我国这项技术,所有算力传输都得瘫痪。 说到算力,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高大上的芯片、服务器,但其实,算力这玩意儿,真不是“有芯片就能横着走”。 这两年各种新词满天飞,什么AI大模型、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每一样都离不开算力。 大家都在说算力焦虑,可这焦虑到底焦虑在哪儿? 大多数人其实没搞明白,算力不光是拼硬件,真正让算力跑得起来的底层技术,离开了我国的那一套,全球都得卡壳。 咱们先说网络这条“高速公路”。 你芯片再强,服务器再牛,算力要能“跑”起来,得靠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来兜底。 2025年这会儿,5G基站在我国已经成了稀松平常的存在。 工信部最新数据是,全国5G基站数量已经破了400万,城市、乡村、甚至偏远山区都能蹭上超快网。 我国网络“高速路”这块,已经很难被撼动。 再说说芯片。 大家都知道芯片是算力的“大脑”,但过去总被国外技术卡脖子。 现在不一样了。2025年,海光信息的CPU和DCU在国产服务器市场的份额持续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浪潮、新华三等主流厂商大批量采购海光芯片,用在金融、运营商、云服务各种场合。 寒武纪的AI芯片也不再是PPT阶段,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里,寒武纪AI芯片销量同比又创新高,MLU590推理卡已经进入多个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实际业务场景。 官方数据也表明,这些国产芯片在AI推理、云端训练方面能效比极高,已经和国际主流水平站在了一起。 以前一说到AI芯片,大家都只认英伟达,现在不一样了,国产芯片真正在一线扛起了大旗。 2025年,全球算力需求还在继续飙升。 各大云服务商都在拼命扩建数据中心,抢占AI算力高地。 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数据中心项目一波接一波,AI算力池规模越来越大。国家层面,政策也是一拨接一拨地出。 比如2025年3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指导意见,要求算力、网络、数据中心协同升级,推动自研芯片和设备全面应用。 官方强调,算力产业链自主可控必须放在首位,这也是我国数字经济安全的底线。 别看网上有些人还在问“算力焦虑怎么破”,实际情况是,我国这套技术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底层设备、软件、能源、调度全部实现了自主可控。 国外厂商想进来分一杯羹,难度越来越大。 全球范围来看,缺了我国的网络设备和算力调度系统,很多国际算力流通和AI业务都会卡住。 这不是吹牛,是事实。 台岛、香港的数据中心也早就用上了国产设备,离不开我国的技术支撑。 总的来说,算力焦虑不是没道理,但在我国,这种焦虑基本不用太当回事。 网络、芯片、数据中心、绿色能源,全部都握在自己手里,算力产业的底子已经扎牢。 别指望靠折腾花活就能解决核心问题,真正的底气,还是靠我们自己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协同。 至于未来有没有更厉害的新技术,官方目前还没具体披露,但只要坚持自主创新,这条路肯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美国芯片禁售?中国亮出王炸!安卓模式照抄算力!——科技指南
算力暴涨10万倍,这四大行业将开启黄金十年华为预测,到2035年全球算力将暴涨1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