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国时期的军阀,经历血色浪漫的峥嵘岁月,手下成长出了两位新中国元帅,自己更是得到了识才惜才的周总理六字高度评价。他的一生,称得上风云激荡,处处是峰峦。 1916年,那时候还是普通将领的刘伯承元帅,带队与北洋军阀对抗。由于敌众我寡,在打仗之时,谋略必不可少。 为了误导敌人,声东击西,刘伯承元帅命令所有士兵脱下草鞋,全部反穿,然后倒退着行走。这样一来,从地面足迹来看,他们的真实行军方向和敌人通过足迹判断的方向就会完全相反。 用这样的技战术,刘伯承元帅骗到了不少愚蠢的对手。这一招,后来也在我军游击战当中被广泛运用。 提起自己的灵感,刘伯承元帅晚年时相当感慨地感谢一个人。在他看来,这个人的战术,其实是游击战的启蒙。 这个人名叫熊克武,是曾经在川军征战时他的顶头上司,多年前力排众议,提拔受了重伤的他,这才让他有了更多发挥价值的机会。 每每想到熊克武,提起熊克武,刘伯承元帅总是十分感激。 不只是他,另一位新中国的开国元帅贺龙元帅,同样也是对熊克武感念有加。 1922年,贺龙带着湘西的民兵进入四川。他们的队伍规模并不庞大,乍一看很像乌合之众,战斗力十分潦草,许多人都看不起他们。 但熊克武不同,他敏锐地看到了贺龙身上独具一格的领导能力,虽然湘西民兵有些散漫,但大家身上都有血性,有铮铮铁骨。 于是熊克武对这支队伍寄予厚望,不仅在训练时对他们多有照顾,而且还亲自送出500支枪,作为帮助,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军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不必明说,大家都能心领神会。 也正是因为这段渊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刘伯承元帅和贺龙元帅都还对熊克武十分尊敬。他们不忘记来时路,同样的,熊克武也未曾忘记。 他本出身中医世家,原来抱着一颗悬壶济世的心,但时局动荡,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学医从医是不能实现心中理想的。于是,熊克武毅然决然投身革命浪潮,在同盟会一展抱负。 他一共参加了6次起义,每一次都拼尽全力,然而很遗憾,他品尝了6次失败的苦果。但没所谓,志向就是要坚持下去,哪怕后来加入革命政府,遭到蒋介石扣押,他也不改其志。 周总理对熊克武也非常尊敬,甚至可以说是敬重。他用六个字来评价熊克武:识大体,顾大局。这个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而完全是基于熊克武真实的英雄气概。 1949年,我军即将解放成都,若是与成都守军硬碰硬,难免又是一场生灵涂炭的战斗。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护人民,保护城市,熊克武主动出面,找到了刘文辉,劝他起义,为未来而考虑。 这份深明大义,令周总理,也令我党无数同志们敬佩不已。 1949年12月25日,熊克武带着成都市政府的领导班子,公开贴出告示,明确表示,他们会积极拥护我党,也会拥护中央人民政府。这个表态,足以引导风气。 全国解放之后,应我党和我军的邀请,熊克武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副主席。西南匪患猖獗,熊克武有多年在地斗争经验,为剿匪工作出了不少力。 另外,他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这在他眼里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身为新中国的公民,他能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这也同样是他眼中的幸运。 1970年9月2日,熊克武在北京离开了人世。这一生,他从四川井研这个小县城走出去,辗转全国开展革命斗争,光辉的人生于北京落幕。 历史,人民,不会忘记他曾来过。
一位民国时期的军阀,经历血色浪漫的峥嵘岁月,手下成长出了两位新中国元帅,自己更是
亭下观雨霖
2025-09-19 11:45:10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