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就在中美贸易战正酣的节骨眼上,日本这手操作可真是够 “精准” 的,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8 月最新发布的管制清单,他们一口气对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实施了出口限制。 这可不是临时起意,早在今年 4 月,日本就已经放出了风声,把先进集成电路芯片、纳米压印光刻设备等数十个物项纳入管制,而 8 月的措施,更是把这个封锁网收得更紧了。 商务部当时就明确表态,中日半导体产业互补性强,这种管制只会损害两国企业利益,现在看来果然一语中的。 这些材料对芯片行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光刻胶这东西,就像是芯片制造中的 “感光底片”,在晶圆上勾勒出电路图案全靠它,日本信越化学、JSR、东京应化这几家企业,加起来占了全球 72% 的市场份额。 没有它,无论是手机里的芯片还是工业控制芯片,生产线上就得停工。 高纯度氟化氢更了不得,半导体制造的六百多道工序里,它要出场十好几次,从清洗晶圆到刻蚀电路,都离不开这种纯度达到 99.999% 以上的材料,日本在这一块也占了全球 70% 的供应。 这两种材料断供,就好比盖楼突然没了水泥和钢筋,先进制程的芯片生产立马就得停摆,28 纳米以下的芯片产能至少得下降三成。 但日本这步棋下得实在不高明,他们怕是忘了自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有多深。 2025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就占了咱们同类产品进口量的 42%,金额高达 405.2 亿元。 可反过来,日本半导体材料对华出口占比超过三成,东京电子这样的巨头,2024 财年在华营收占比甚至达到 35%,部分季度接近 50%。 信越化学 2025 年中报显示,营收已经出现下滑,库存耗尽后只能靠回收维持生产,成本涨了不少。 更打脸的是今年 1 月,日本对华贸易逆差同比激增 50.2%,半导体设备出口大幅下降,他们想把产能转移到印度,可那边的工厂建设进度滞后,根本补不上中国市场的缺口,这不是明摆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日本明知如此还要这么干,其实也有着他们自己的战略考量。 今年 8 月的制裁,恰好赶在美国加大对华芯片限制之后,而去年石破茂访美前,日本就已经放出了第一批管制措施,这显然是要向美国递投名状,巩固所谓的 “美日科技同盟”。 可他们忘了自己的历史教训,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半导体被美国压制,全球份额从 50% 暴跌到 25%,现在居然主动跳进同一个坑里。 更关键的是,日本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从 1990 年的 98% ,降到了2023 年的 41%,自己家里的技术都快保不住了,还想着卡别人的脖子。 最新数据显示,8 月日本对美出口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也大幅下滑,看来跟着美国走并没有好果子吃。 不过日本的制裁,也让咱们彻底看清了供应链的短板,好在咱们早有准备,八亿时空今年一季度已经实现了,KrF 光刻胶树脂的百公斤级量产,这种用于 13 纳米以下芯片的关键材料,马上就要进入吨级生产阶段。 江化微的 G5 等级湿电子化学品,已经通过华虹半导体、长鑫技术等企业的认证,硫酸产品还拿到了台湾高端客户的通行证,二期 10 万吨产能建设正在加速。 国家大基金加大了对半导体材料的投入,北方华创的沉积设备精度提升了 30%,上海微电子的光刻胶也在加速迭代。 中芯国际把 28 纳米产能,扩到每月 1500 万片,用成熟制程稳住了基本盘,这些动作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五年来持续投入的结果。 更有意思的是咱的反制策略,去年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后,全球价格立马翻倍,日本企业只能高价回收库存。 今年上半年,咱们的半导体本土化率已经提升到 45%,中微半导体的 5 纳米蚀刻机调试成功,南大光电的光刻胶,纯度同样达到了七个九。 四川江化微开发的铜蚀刻液,和 OLED 剥离液打破了外资垄断,半导体级 NMP 产品年底就要小规模生产,这些进步说明,封锁只能倒逼我们加速自主创新。 说到底,日本这次两败俱伤的操作给咱提了个醒: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 现在咱们一边通过许可制稳定资源出口,一边加大研发投入,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已经初见成效。 今年上半年,我国半导体销售额超过 12276 亿元,设计业增长 6.1%,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未来咱们还要在材料、设备、软件等全链条突破,让芯片制造的 “粮食” 都能自己种出来,到那时候,谁也别想再卡咱们的脖子。 日本企业现在忙着应对库存危机和市场流失,恐怕已经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这三名中国男性在日本干了件让日本人自尊心备受伤害的事情。他们在日本开了一个“无店
【171评论】【6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