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与我党有血海深仇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康泽在襄阳被捕,远在西柏坡的毛主席知道这个喜讯后,却第一时间向华野作出批示:“康泽不能杀,立即送到我这里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夏天,中原战场传来一个重磅消息,襄樊战役结束,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康泽在襄阳被解放军俘获,对于许多共产党人来说,这个名字意味着无数血泪。 他是复兴社和别动队的核心人物,是在江西苏区屠杀群众的特务头子,人们以为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必定会立刻伏法,可是远在西柏坡的毛主席收到电报后,却批示说康泽不能杀,要立即押送到华北。 这个决定让不少人震动,也成为后来研究共产党战犯政策时绕不开的话题。 康泽出身四川安岳,家境贫苦,年轻时靠私塾启蒙,又在新式学堂里接触现代知识,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与戴笠同窗,后来得到蒋介石的器重,被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这段经历并没有让他走向革命道路,反而坚定了他对蒋的忠诚,回国后,他迅速进入国民党特务系统,和贺衷寒、戴笠一道筹建复兴社,几年之间,他从普通政工干部成长为特务组织的重要人物。 1933年组建的别动总队让他声名狼藉,这支部队在江西推行“五户连保”,滥用酷刑,烧毁村庄,制造大规模恐怖。 毛主席当时评价苏区的破坏有两个罪魁,一个是蒋介石,一个就是康泽,即使在国民党内部,也有人批评他手段过于残酷。 抗战爆发后,康泽进入三青团高层,地位一度稳固,但随着蒋经国回国,他的权势逐渐下降,1942年远征缅甸失败后,他被调离军职,1947年蒋介石任命他为第十五绥靖区司令,辖区覆盖鄂豫陕部分地区。 这次任命让外界意外,因为康泽几乎没有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襄阳是战略要地,蒋却把重担交给一个特务头子,结果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1948年6月,中原野战军发动襄樊战役,解放军势如破竹,迅速击溃外围守军,逼近襄阳城,康泽指挥失措,不采纳副手郭勋祺的建议,部队士气低落。 7月6日,他甚至下令焚烧城北民居,制造惨烈的平民伤亡,到7月16日,襄阳城被攻破,守军全线崩溃。 康泽试图混在尸体中逃走,很快被部下指认,最终被解放军俘虏,消息传出,蒋介石一度误以为他已自尽,还在会上称赞他的“英勇”,等得知真相后大为震惊。 康泽被俘后,很多解放军战士愤恨难平,要求就地处决,但刘伯承下令严格遵守政策,严禁过激行为,电报送到西柏坡,毛主席很快作出批示,要押送康泽北上,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康泽是复兴社的重要人物,掌握着国民党特务系统的大量内幕,活着比死了更有价值,其次共产党一直强调区别对待俘虏,杀掉他会失去展示政策优势的机会。 最后这也是毛主席更长远的考虑,他早年曾说过康泽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到了1948年,他已经看得更远,希望把仇敌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 康泽很快被押送到北京,关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起初他极度抵触,绝食七天,拒绝认罪,转折出现在他听到管理员提起母亲的情况,情绪防线被击穿,开始接受改造。 他逐渐参与学习,读《论持久战》,研究马列著作,还主动写下数十万字的材料,交代复兴社和别动队的运作内幕。 这些资料后来被研究者视为宝贵史料,毛主席曾说,改造一个特务头子与改造末代皇帝一样重要,康泽的变化印证了这种判断。 1963年,康泽作为第四批特赦战犯被释放,他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参与历史资料整理,还捐出部分工资支援国家建设。 在会议上,他曾感慨说自己过去把共产主义当成幻想,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力量在老百姓的生活中,1967年12月,他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63岁。 从黄埔军校学员到复兴社骨干,从苏区的“活阎王”到襄阳的战败俘虏,再到政协文史专员,康泽的一生折射出近代中国的巨大变迁。 1948年毛主席那一纸“不能杀”的批示,不只是对一名战犯命运的裁决,更体现出共产党在胜利时的宽容和战略自信。 历史证明,这种政策不仅化解了仇恨,也让曾经的敌人有机会走上另一条道路,康泽的遭遇,既是一段警示,也是一种启示。 信源:文汇网——他的被俘令中央兴奋不已,周恩来亲笔起草贺电,中央军委指示“加镣铐押送”,却为何最终获得特赦?
1948年,与我党有血海深仇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康泽在襄阳被捕,远在西柏坡的毛主席知
如梦菲记
2025-09-18 17:42: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