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15岁时,雍正让他选一个”试婚宫女”,而乾隆选中的那名”试婚宫女”在侍寝后,

趣史小研究 2025-09-18 17:37:36

乾隆15岁时,雍正让他选一个”试婚宫女”,而乾隆选中的那名”试婚宫女”在侍寝后,令他终身怀念,但乾隆却在多年后骂死了她儿子。 少年弘历选中了一个姓富察氏的宫女。,一听姓富察,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乾隆一生的白月光——孝贤纯皇后。但此富察非彼富察。皇后出身名门,是满洲镶黄旗的大家闺秀。而乾隆选中的这位试婚宫女,虽然也姓富察,却是镶黄旗下的包衣。 “包衣”是个啥概念?满语里是“家奴”的意思,地位比普通旗人低得多,基本就是服务皇室的奴仆。这位富察氏的父亲,官职是“佐领”,听着好像还行,但前面得加上“包衣”两个字,说白了就是个奴才头头。 一个出身如此低微的宫女,能被雍正选中,又入得了弘历的法眼,可见她本人必定有过人之处。史书上没记载她的名字,只说她“恭谨、柔顺”,想必是那种温婉如水、善解人意的女子。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来说,这种温柔体贴,远比一个端庄高贵的大家闺秀更有吸引力。 那一夜之后,这位富察氏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她没有像其他试婚宫女一样被遗忘,而是留在了弘历身边,成了他的第一位侍妾,名分是“格格”。更重要的是,仅仅一年后,她就为弘历生下了一个儿子——永璜。 这是弘历的第一个孩子,是皇长子。 在那个“母以子贵”的年代,生下皇长子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富察氏虽然出身低,但她既是弘历的第一个女人,又是皇长子的生母,再加上弘历对她的喜爱,她的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只要弘历顺利登基,这位富察格格就算当不了皇后,封个皇贵妃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惜,命运这东西,最擅长的就是开玩笑。 雍正十三年,弘历即将登基的前两个月,这位备受宠爱的富察氏,在二十几岁的年纪,突然就病逝了。 她的死,成了一个谜。有人猜测是后宅争斗,尤其是皇后富察氏家族,不希望这样一个出身低微却有长子的女人,成为日后的威胁。但这种说法其实站不住脚,因为皇后富察氏在乾隆三年才生下嫡子永琏,而且她本人以贤德著称,不像会做这种事的人。 更大的可能,就是她真的“命比纸薄”,没那个福分。从一个卑微的试婚宫女,到皇长子之母,再到未来皇帝的宠妾,她的人生已经足够传奇,但也提前耗尽了所有的运气。 她的死,对即将登顶权力之巅的乾隆打击很大。他刚刚失去了心爱的女人,转眼又要坐上冰冷的龙椅。登基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封这位早逝的爱人。 他先是追封她为“哲妃”。这个“哲”字,在满文里是“干净、清楚”的意思。后来,乾隆觉得还不够,又在她去世十年后,将她追封为“哲悯皇贵妃”。“悯”字,是怜惜、同情的意思。一个“哲”,一个“悯”,道尽了乾隆心中对这个女人的全部情感:她是他心中那个干净纯粹的初恋,他对她的一生充满了无尽的惋惜和怀念。 这份哀荣,对于一个连妃位都没坐上一天的试婚宫女来说,已是极致。看起来,这是一个帝王对早逝爱人情深义重的最好证明。乾隆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他一辈子都记着这个女人。 但是,故事如果到这里就结束,那不过是一段寻常的帝王风流韵事。最令人唏嘘的,恰恰是后面发生的事。 乾隆将所有的怀念都给了逝去的母亲,却把最无情的一面,留给了她唯一的儿子——皇长子永璜。 富察氏去世时,永璜才7岁。没了亲娘的孩子,在等级森严的深宫里,日子可想而知。他被交给皇后富察氏抚养,虽然皇后待他不错,但终究隔了一层。他从小就活得小心翼翼,性格也变得内向、敏感。 乾隆十三年,乾隆一生挚爱的孝贤皇后在东巡途中不幸病逝。乾隆悲痛欲绝,性情大变,变得暴躁易怒。在皇后的葬礼上,他审视着每一个前来哭灵的皇子。 轮到20岁的永璜时,乾隆的怒火瞬间爆发了。他觉得永璜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悲伤,哭得不够真诚,不够投入。 在一个正常的父亲看来,一个从小失去生母、由皇后抚养长大的孩子,对养母的感情或许没那么深,表现得不够悲痛,可以理解。但在那个君父一体的时代,在一个因丧妻之痛而失去理智的皇帝眼里,这就是大逆不道。 乾隆当着所有宗室大臣的面,指着永璜的鼻子破口大骂,言辞极其激烈。最致命的是,他吼出了一句断绝永璜所有希望的话:“伊断不可承继大统!” 这句话,对任何一个清朝皇子来说,都是政治上的死刑判决。清朝虽是秘密立储,但每个皇子心中都存着一丝希望。乾隆这一声吼,等于当众把永璜的太子梦彻底打碎,还把他钉在了“不孝”的耻辱柱上。 这对永璜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他本来就心思敏感,经历了这次公开的羞辱和政治上的绝望,整个人彻底垮了。他终日郁郁寡欢,惊恐不安,仅仅两年后,就在抑郁中病逝,年仅22岁。 永璜死后,乾隆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他亲自为长子写下祭文,痛心疾首,说自己当初只是一时气话,没想到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他还追封永璜为“定安亲王”,算是给了他死后的哀荣。

0 阅读:68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