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日前的演讲中说,我们和中国人同宗同祖,

兰亭说事 2025-09-18 15:43:00

对新加坡不能心慈手软。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日前的演讲中说,我们和中国人同宗同祖,为什么不同意?他这句话讲完后,台下的新加坡人一阵哄笑。 看看经济账本就知道了,2024年中新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中国连续11年稳坐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宝座。 可新加坡玩的“平衡术”比华尔街操盘手还精:这边厢苏州工业园里新加坡企业赚得盆满钵满,那边厢又允许美国P-8A反潜机驻扎樟宜基地。 这种“脚踏两条船”的本事,让新加坡在中美博弈中左右逢源。 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更是新加坡的命根子。全球30%的海运、60%的石油运输都要从这里经过,每天200多艘巨轮排队通行。 虽然名义上不收过路费,但新加坡靠港口服务、船舶维修等衍生业务,每年净赚150亿美元。这种“躺着收钱”的日子过惯了,谁会真把“同宗同祖”当回事? 再看身份认同,新加坡自建国起就刻意淡化族群标签。 李光耀当年推行“新加坡人”身份认同,组屋政策强制不同族群混居,连学校教材都要抹去明显的华人烙印。 李显龙引用的调查数据很说明问题:35.9%的新加坡人把国籍放在首位,只有16.3%在意种族。这种“去华人化”的操作,就是为了避免被周边国家猜忌,同时讨好西方。 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新加坡堪称教科书级选手。 军事上,它既是美国“五国联防”的成员,又和中国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经济上,既深度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又和美国签署《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种“两边下注”的策略,让新加坡在中美贸易战中赚得飞起——2023年转口贸易额飙升40%,成了最大赢家。 苏州工业园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这个新加坡在中国的“试验田”,累计吸引外资超300亿美元,新加坡企业主导了物流、金融等高端环节,而中国只拿到了一些制造业技术。这种“高利润我拿,低技术你学”的模式,就是新加坡的生意经。 更绝的是新加坡的“技术骑墙术”。5G建设中,它既采购华为设备,又引入爱立信;半导体领域,既承接中国芯片封装订单,又给美国企业代工。这种“两头吃”的策略,让新加坡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说到底,新加坡的生存法则就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从组屋政策到共同价值观,从马六甲海峡到苏州工业园,这个国家的每一步都精打细算。 李显龙那句“同宗同祖”的尴尬,不过是这个商业帝国在宏大叙事下的一次破功,而台下的哄笑,正是对这种虚伪的集体嘲讽。 在新加坡人眼里,真正重要的不是血脉相连,而是马六甲海峡的过路费、苏州工业园的利润,以及在中美之间游走的每一分好处。 这种务实到近乎功利的哲学,或许就是这个弹丸之地能在大国夹缝中茁壮成长的终极密码。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