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根据德媒报道,德媒称,中国年度香山论坛自9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包含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等100多个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领导,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代表确认出席。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本届代表的层级又进一步降低,美国似乎有意弱化对香山论坛的重视程度。 五角大楼发言人表示,今年美国代表出席的是其驻华大使馆的国防武官,层级比去年派出的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要更低,但五角大楼高层认为,今年由国防武官出席是“合适的代表层级”。 很显然,从相关信息来看,对于我们举办的香山论坛,美国这是以降格出席来进行回应。 美国这波操作,说到底还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在起作用。就在论坛开幕前几天,9月13日美国刚把23家中国实体塞进贸易黑名单,专攻半导体和航天领域,不到24小时中国就宣布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直接倒查三年,把2022到2024年间美国芯片在中国市场份额从35.4%涨到44.98%的账算得明明白白。 这种“谈判桌上谈合作,谈判桌下亮肌肉”的节奏,让美国心里清楚,就算派个更高层级的官员来,也换不来想要的特殊待遇。 毕竟从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中美两军的战区领导通话、国防部工作会晤这些机制性沟通全停了,现在连基础的对话管道都没通,派大官来反而尴尬,万一碰上个冷脸,国内鹰派还得借机找茬。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心思根本不在香山论坛上。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会才是它的“主场秀”,每年国防部长雷打不动亲自到场,2023年奥斯汀在那儿大谈“美国在印太的领导地位”,还宣布把“太平洋威慑倡议”预算提到91亿美元,比上年涨了40%。 反观香山论坛,美国的参会层级就像坐滑梯,2023年是副助理部长,2024年勉强维持同级,2025年直接掉到武官级,这种反差,就已经证明,美国对我们的态度明摆着的差。 可美国没算到的是,香山论坛早就不是当年那个需要看它脸色的小平台了。2023年参会的国家刚过90个,到2025年就突破100个,注册人数达到1800人,40多位部级和军队总长级代表到场,连联合国副秘书长、东盟秘书长都来了。 俄罗斯、法国、德国这些大国派的都是防务部门高层,发展中国家更是来了不少国防部长,专门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安全中的作用”这样的议题里发声。美国派个武官来,就像在满是主角的宴会上找了个角落座位,想低调又显得格格不入。 这背后其实是美国的战略焦虑在作祟。它既想在亚太安全事务中保持存在感,又拉不下脸来承认中国搭建的平台越来越有影响力。 香格里拉论坛上,美国可以拉着盟友搞“小圈子”,宣布美日澳印军演计划,把“印太战略”讲得唾沫横飞;到了香山论坛,这里讨论的“共同安全”、“持久和平”理念,还有俄罗斯与乌克兰代表同场对话的安排,都跟美国那套“霸权安全观”不对付。它怕派高官来,等于变相认可这个平台的价值,所以宁愿派个武官来“旁听”,既不算缺席,又能避免给中国“抬轿子”。 但从中国这边看,美国来不来、派谁来,真没那么重要。论坛设置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代意义”、“战争记忆与当代和平”这些议题,戳中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心声,100多个国家不管大小都能平等发言。 就像今年九三阅兵展示的新型装备让外界瞩目,中国在安全领域的话语权不是靠谁来站台撑起来的。 美国可能还在纠结派什么级别代表合适,却没发现自己已经成了论坛的“背景板”——当发展中国家代表在台上畅谈合作,当俄罗斯与欧洲国家代表深入交流,这个曾经想主导亚太安全议程的国家,反而显得有些游离在外。 说到底,美国的降格出席更像是给自己找台阶。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它既想维持接触又不愿放下身段,只能用这种方式平衡国内压力和实际需求。 但事实摆在眼前,香山论坛从2006年创办时的小范围交流,长成如今100多个国家参与的大平台,靠的不是谁的级别高,而是实实在在的议题价值。 奉劝美国一句,要是还抱着“给别人抬轿子”的心态,恐怕以后能坐的座位只会越来越靠后。毕竟在越来越多国家眼里,平等对话的平台比单方面的霸权宣言更有吸引力,这一点,派再多国防部长去香格里拉论坛也改变不了。
这次北京香山论坛,四个“万万没想到”:1. 真没想到俄乌、以伊、印巴这些平时掐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