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认为,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圣主李世民一生有十四个儿子,但论才能论优秀程度论基因

浩然说文史 2025-09-17 22:43:43

后人认为,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圣主李世民一生有十四个儿子,但论才能论优秀程度论基因继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第三子吴王李恪都是名列前茅的。 《唐会要》有言:“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大唐新语》又称:“吴王恪母曰杨妃,炀帝女也。恪善骑射,太宗尤爱之”。《新唐书》本传中记载:“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按照史书记载,吴王李恪有文武之才,出身高贵,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宠爱,堪称为初唐英杰。 但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皇子却被陷害致死英年早逝,他的悲惨人生也引发后人无尽遐想,皆因太宗李世民曾有意改立李恪为太子,由于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最终不了了之,后人谈到高祖李治将李唐江山拱手让于武周,不免猜想,若是当时继承皇位的是吴王李恪,大唐的历史又将发生怎样的转变呢? 我们不妨回到史书中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唐会要》、《旧唐书》、《资治通鉴》等著作对于李恪能力的评价都众口一词,指出其“有文武才”,但除却这些笼统的说法,有关李恪才能的记载在史书中并无具体记录,一言以蔽之,文武才干为实,治国理政未知。何况即便没有长孙无忌的刁难,这样一位有着前朝血统的皇子是否真的具备继承大统的资格,也难下定论。因此对于李恪的记载,有人认为史书中不免有因惋惜其英年早逝而才能书写过誉的嫌疑。 不过,在李世民众多儿子中,像李恪这样合格的皇子却没有参与夺嫡,而是长时间保持沉默,一直低调行事,也实为难得,因此也有人认为李恪的死是其过于优秀加之李世民宠爱间接造成,是一场天妒英才的悲剧。 李恪是否有君主之才,究竟是天妒英才还是史书记载拔高都已成为历史的尘烟,其实不论是吴王李恪继位还是李治和武则天的李武组合,在当时都是历史的未知数,谈不上孰优孰劣,后世之人也只从史书记载的蛛丝马迹中进行的有限的想象和解读。李恪只是封建皇权社会下众多悲哀皇子的缩影,归根到底,历史从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书写,对事对人的评价结合客观条件,理性而为,才能呈现历史本色。 参考文献: 《唐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大唐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0 阅读:4

猜你喜欢

浩然说文史

浩然说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