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还没开打,最狠的话,就先从一个“民进党叛徒”的嘴里说了出来。郑丽文公开宣告:一旦当选,第一个就要“整顿民进党”。这步险棋,等于是在用自己的“黑历史”,来竞选国民党的“未来”。 郑丽文的政治经历非同寻常。她早年活跃于民进党,曾担任该党发言人及文传会副主委,是绿营着力培养的青年领袖。 她在上世纪90年代选择退出民进党,转而加入国民党。郑丽文公开坦言,自己曾是“台独”基本教义派,但后来意识到“台独”是一个骗局,从而彻底改变了政治立场。 这种跨阵营的背景使她在蓝营中显得与众不同:既深入了解民进党的运作模式,又展现出强硬的战斗风格。 郑丽文的参选承诺十分明确。她公开宣称,只要当上国民党主席,四年内把民进党从“老大”位置拉下来,让国民党重成台湾地区第一大党。 这一承诺在国民党内显得格外突出。党内可能参选的其他知名人物,没有一个敢将“让国民党重新成为第一大党”写进承诺,只有郑丽文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她的硬气表态还包括:若没更合适人选就“选到底”。这种担当在当下国民党内尤为显著,过去几年国民党在选举中一直被民进党压制,党内不少人观望犹豫,口号响亮但路线图模糊。 国民党主席选举已成为台湾政坛焦点,现任党主席朱立伦已定调“蓝白合作是国民党重返执政的必经之路,这个战略方向绝不能动摇”。 目前国民党内有意角逐党魁者众,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除早已表态的立法委员罗智强外,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以其鲜明的统派立场获得深蓝支持;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则主打地方经营牌;前立委郑丽文以女性身份争取多元认同。 朱立伦作为关键操盘手,每个动作都经过精密算计。从近期人事布局可以看出,他既要平衡各派系利益,又要为2026年地方选举、2028年大选铺路。 民进党目前虽然保持优势,但也面临诸多问题。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2025年2月公布的民调,国民党的认同度达30.9%,民进党则为43.9%。 民进党近年来丑闻缠身。从2021年民进党台北市党部前评委召集人赵映光之子赵介佑涉毒及组织犯罪,到2024年8月前海基会董事长郑文灿疑涉贪被桃园地检署起诉求处有期徒刑12年,一系列事件都影响该党形象。 2024年11月,民进党当局劳动力发展署北分署一吴姓公务员被发现在办公室自杀,生前曾遭到上司分署署长谢宜容霸凌。这些事件都对民进党的执政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朱立伦强调蓝白合作是国民党重返执政的必经之路。值得注意的是,民众党支持者过半数自觉与国民党理念较接近。 前“立委”林浊水曾表示:“民众被迫选边,蓝30.9%绿43.9%相差悬殊,中间巨减15.7%,仇恨值高两极化都意味着投票率高”。 谢典林等人提出了“蓝白合”策略,主张在2026年县市长选举中通过对比式全民调决定国民党与民众党的共推候选人。但这种主张也被批评为“出卖蓝营利益”。 郑丽文在新竹的重启核三公投说明会上阐述了她的主张。她认为,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完全配合美国的要求,导致台湾在国际舞台上被动且受制于人。 她特别提到台积电的重要性,直言如果民进党的政策继续下去,台积电可能被迫外移,将对台湾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台积电作为全球芯片代工的龙头企业,2023年其营收占台湾GDP比重接近9%,出口额贡献率约16%,税收占全台总税收的6%以上。 郑丽文强调,只有通过改善两岸关系,台湾才能摆脱被美国“勒索”的局面,确保台积电及台湾经济的安全。她还举了乌克兰的例子,警告台湾不要成为“下一个乌克兰”。 国民党近年来一直在尝试改革。2022年3月,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中常委选制修正案,修改国民党党章第22条相关规定,未来中常委采分区选举,选举产生的中常委由29席减为15席。 当时党主席朱立伦指出,国民党推出的中常委选制改革方案,已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常委共同连署,未来中常委将有二分之一的人具备公职身分,同时减少席次,而且取消连记法,改采分区、单一选举,避免弊端。 郑丽文若当选国民党主席将面临诸多难题。民进党盘踞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四年内把它挤到第二并非易事。党内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协调统一工作也十分困难。 她需要制定有效战略方案,从组织建设、政策制定、宣传推广等方面发力,在组织建设上,需要吸纳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培养扶持年轻一代储备后劲,优化管理机制提高效率。 政策制定需要贴合台湾民众需求,针对住房、就业、医疗等民生问题提出方案。在两岸关系上,需要坚定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交流合作为台湾带来发展机遇。 郑丽文的参选为国民党主席选战带来新的变数。她的跨阵营背景和强硬战斗风格在蓝营中显得独特,其“四年内成为第一大党”的公开承诺更是党内少有人敢言的目标。 国民党将在9月选举出新任党主席,其结果不仅影响该党未来方向,也将牵动台湾地区政治格局的变化。
去年,他来大陆,据说待遇不比马英九差。昨天,他带着25位所谓的立委去了日本,在反
【153评论】【8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