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的可怕!”广东中山,一小伙15岁就进企业学机械技术,谁能想到三年后18岁的他已经成了工程师,还教会聋哑哥哥独立操作机床,老板:当初纯属同情收的孩子,现在成了我们离不开的人才。网友:这才是现实版的千里马遇伯乐![微风] 9月2日的报道,小伙初中毕业在职业学校读机电专业,想趁假期找份兼职补贴家用,父母工资加起来不到八千,要供姐姐上高中,还要照顾听力障碍的哥哥。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这家机械厂,负责人张总看着瘦弱的少年,明知招未成年人操作设备不合规定,可听完家庭情况心一软就破例收了他。 安排经验最丰富的陈师傅带他,平时上学周末来厂里实践。 谁都没指望这个孩子能做出啥成绩,陈师傅第一次教机械原理,别的学徒要反复讲一周,小伙听一遍就拿着图纸指出关键节点。 调试精密仪器时,他上手的感觉比干了半年的学徒都好。 每次实践结束,别人忙着下班,他总在整理笔记画改进草图,遇到难题就泡在图书馆查资料,甚至自己买二手零件回家拆装研究。 真正让车间师傅们刮目相看的是2023年初那笔订单,一批零件要求误差控制在0.02毫米内,几位老师傅调了两天都没达标。 17岁的小伙主动说想试试,他调整刀具角度,改了进给速度,还自己做了个辅助夹具,最后测出的误差只有0.015毫米。 半年后厂里改自动化生产线,他提出的方案把四人工序减到两人,效率提了35%,每年帮企业省近20万人工费。 技术越来越好的小伙没忘家里的哥哥,去年春节后他找到张总,请求让哥哥来上班,承诺亲自培训,张总被这份兄弟情打动,同意让哥哥试试。 接下来的两个月,车间总能看到兄弟俩的身影,小伙把操作步骤拆成图文手册,用不同颜色标安全要点,手把手教哥哥看指示灯、摸机器震动判断运行状态。 聋哑的哥哥学得格外认真,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基础加工,每月稳定拿4500元工资。 今年暑假,小伙凭着过硬的技术拿到绩效奖金,还收到了企业的正式聘书,等明年职业学院毕业后就全职担任研发岗位。 他跟企业签了五年服务协议,说要好好回报这份知遇之恩。 对此有网友说:“这才是真技术改变命运!”还有网友感慨:“老板当初一念之善,现在收获了聚宝盆。”也有网表示:“谁说职校生没前途?这技术比不少大学生都强!” 说真的,现在太多人看不起职业教育,觉得只有上大学才有出路,可小伙的故事证明,找对方向肯下功夫,车间里照样能出人才。 企业愿意给学徒成长时间,学校教理论,工厂练实操,这种模式让年轻人少走了很多弯路,不像有些地方光教书本知识,毕业到岗啥都不会。 更难得的是小伙的这份情义,自己站稳脚跟就想着拉哥哥一把,用耐心和智慧帮家人走出困境,他做的操作手册现在成了厂里培训聋哑员工的范本,张总说已经有其他企业来取经。 这种既懂技术又有温度的年轻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 现在的制造业特别缺技术过硬的年轻人,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好工作。 小伙和这家企业的模式其实给了答案:企业多给点机会,年轻人多加点勤奋,职业教育多接点地气,三者结合起来,才能长出更多这样的“技术小苗”。 看着小伙兄弟俩在车间忙碌的身影,突然明白真正的成功从来不分起点。 15岁的少年没抱怨家境困难,老板没计较短期利益,哥哥没放弃生活希望,他们用努力和信任,把“同情”变成了“共赢”,把“困难”走成了“坦途”。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强的可怕!”广东中山,一小伙15岁就进企业学机械技术,谁能想到三年后18岁的他
静享人生趣
2025-09-06 14:18:35
0
阅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