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贺子珍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提出三个要求,中央批示:同意 贺子珍1909年出生在江西永新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跟着父亲学文化,接触新思想。1926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才17岁,就开始在当地组织农民协会和妇女团体,积极干革命工作。次年,她参与永新暴动,带着群众对抗土豪劣绅,手里拿着枪冲在前头。后来撤到井冈山,她成了那里第一位女红军战士,天天背枪巡逻,发传单宣传革命道理。这段经历让她从一个乡村姑娘变成坚定的战士,也为后来的人生打下基础。结婚后,她和毛泽东一起在窑洞里过日子,帮着处理文件,缝补衣服,还管后勤。1934年长征开始,她跟着红一方面军出发,每天走几十公里山路,条件苦得要命。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在贵州盘县附近,敌机扔炸弹,她扑过去护住伤员,结果自己身上嵌入17块弹片,头部、背部和肺部都伤了。医生在野外简单处理,取出部分碎片,但没法全清。她裹着绷带继续走,忍着痛到陕北,在延安生下女儿李敏,自己喂养孩子。1937年冬天,弹片疼得受不了,她决定外出治病,先到西安,又因为上海被日军占了,转去新疆,从迪化坐飞机飞苏联。到了那边,医院检查弹片没法全取,她还在东方大学学俄语,照顾孩子,但日子过得挺难。1947年夏天,王稼祥夫妇帮她办手续,她带着李敏坐火车回哈尔滨。李富春接站,她问了毛泽东情况,对方说健康。她写了信寄过去,没回音。 1948年,她去东北解放区参加劳动大会,坐在会场听报告。新中国成立后,她南下杭州当妇联主任,组织妇女搞生产小组,推动识字班。1950年评上三级甲等残疾,她不领抚恤金,坚持自己养活自己。后来移居上海养病,住湖南路,定期去华东医院查身体。1959年夏天,她上庐山短暂见毛泽东,聊了几句就走了。这辈子她经历了革命的苦和甜,从井冈山到长征,再到新中国建设,一直没停下脚步。她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不是喊口号,得一步步走出来,付出真代价。 1979年6月,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会上通过决议,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报纸登了消息,她在上海看到后,激动得掉泪。多年来憋在心里的愿望冒出来,她拿起笔给中央写信,列出三个要求:进京居住、瞻仰毛泽东遗容、参观天安门广场。信寄出,中央很快收到报告,批示同意,还指示派专机接她。9月3日早上,她从虹桥机场上飞机,工作人员扶着她进舱门。飞机飞到北京,落地后车队送她去301医院,护士沿走廊推轮椅,她观察病房环境。 住了几天,她反复跟医生说要去毛泽东纪念堂,医护记下上报。行程定好,她坐车出发,空调车里调整围巾。到纪念堂,她坐轮椅进大厅,看到毛泽东坐像,眼泪掉下来。她推动花圈上前,缎带上写“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低头默哀,摄影师拍合影,她调整坐姿看着雕像。进灵堂,看到水晶棺,泪又流,双手按轮椅扶手,安静遵守规定。医护轻碰她手臂,说时间到,她点头离开,途中回看大厅。 从纪念堂出来,她坐车去天安门广场。风吹尘土,她裹衣领,抬头看城楼红旗。广场人多,她转轮椅环顾建筑和碑。医护跟着,递手帕擦汗,避免久待风中。行程完,她回医院休息。这三个要求实现了,她多年的心愿落地。中央的批示不光是同意,还体现了对老革命的照顾。贺子珍的举动显示出她对过去的执着,这些要求虽小,却连着她一生的革命记忆。 瞻仰完,贺子珍在北京住了一阵,在医院调养。每天吃药,护士帮她在花园散步,绕花坛走。她想尽快好起来,参加政协工作,但旧伤头痛老犯,按太阳穴缓解。1981年,她回上海,住湖南路262号,定期去华东医院查。医生开药,她按时吃,偶尔街上走走,看路人。晚年身体弱,中风后左半身瘫,护士推轮椅进出病房。躺床上输液,医生调床位。她看报纸,关注老区新闻,但动不了。 1984年4月19日,在华东医院,她病情重,医生围床抢救,呼吸弱,最终去世,75岁。中央指示办后事,骨灰专机运北京。葬礼在北京,老同志和亲属参加,她葬八宝山革命公墓,墓前放花,和先辈一起。她的结局平静,体现了革命者的归宿。这一生从加入党到最后,她始终没忘初心,贡献力量。
1979年贺子珍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提出三个要求,中央批示:同意 贺子珍1909
小史论过去
2025-09-06 14:06: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