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飞行员蒂贝茨45秒内就杀死了14万日本人,2005年,日本人要求

历史趣闻星 2025-09-03 23:44:25

1945年,美国飞行员蒂贝茨45秒内就杀死了14万日本人,2005年,日本人要求蒂贝茨在军事法庭上下跪道歉,但他却冷冷一笑:“想让我下跪道歉,那你们就先给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下跪道歉!”在一次采访中,蒂贝茨更是坦率地说道:“我丝毫不后悔在日本投下原子弹,我每天晚上都睡得很香。”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8月6日的清晨,一架银色的B-29轰炸机缓缓驶入日本广岛的天空,机舱里,飞行员保罗·蒂贝茨冷静地按下按钮,一颗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从舱门脱落,短短四十五秒后,城市被刺目的白光笼罩,紧随其后的巨响撕裂了空气,蘑菇云直冲云霄。 保罗·蒂贝茨的名字自此被深深刻入历史,他1915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自青年时代便展现出过人的飞行天赋,1937年进入军队后,他凭借冷静果敢与卓越技术,迅速脱颖而出。 在欧洲与地中海战场,他完成过无数次轰炸任务,甚至一度被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选为专机飞行员。 1944年,他被秘密调入“曼哈顿计划”,负责训练第509混合大队,专门为投放原子弹而存在,他亲自参与改造飞机,指导投弹训练,确保任务能够精准执行,执行前,他甚至为机组准备了氰化物胶囊,以防被俘,对他而言,这是一项不可有失的军事行动。 当时的日本政府并未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最后通牒,而是提出“一亿玉碎”的决战计划,号召全国准备同归于尽,盟军若要强行登陆日本本土,军事推演显示将可能造成百万级的伤亡。 面对这样的前景,原子弹成为被摆上桌面的选择,它的投放不仅是科技的实验,更是战争中的现实算计,两枚炸弹最终迫使日本放下武器,终结了战火。 广岛与长崎的纪念场所成了日本民众悲痛与反思的焦点,而投弹者保罗·蒂贝茨也在战后几十年里不断被推向舆论的审判席,日本方面多次要求他为此道歉,甚至在2005年有人呼吁要让他在军事法庭下跪。 面对这些声音,蒂贝茨的态度冷峻而坚决,他回应称,如果要谈下跪道歉,那么日本应当先为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道歉,他清楚地知道,日本在侵华战争与亚洲各地犯下的罪行早已罄竹难书。 在战后的岁月里,流言不断,有人说他因愧疚酗酒,有人说他几度试图自杀,但这些说法被他本人否认,他用长寿与平静的生活作为回应,他活到九十二岁,身体硬朗,日常生活安稳,完全不像传言中的“痛苦忏悔者”。 相反他甚至公开刊登与孙辈合影,展示自己依然坦然,机组成员中确实有人表达过后悔,但蒂贝茨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他把责任归于战争本身,而非执行任务的个人。 2007年,蒂贝茨在美国俄亥俄州安然离世,他拒绝举行葬礼,也不要墓碑,只愿骨灰撒入英吉利海峡,那是他在战争年代最喜欢飞越的地方。 对他而言,这是一种摆脱指责与纷争的方式,生前他常说,自己痛恨战争,却从未后悔那一天的决定,在他眼里,那一瞬间固然让无数生命化为灰烬,但同时也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这段历史留给后人的是沉重的问号:究竟怎样衡量“必要的牺牲”?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罪责能否明确区分?在广岛与长崎的废墟上,日本的痛苦是真实的,但他们在亚洲所施加的苦难同样无法抹去。 蒂贝茨的冷笑与坚决,使这一切的复杂性赤裸呈现,七十多年过去,关于正义与道歉的讨论仍在延续,而那两朵蘑菇云至今提醒人们,和平的代价往往沉重到无法承受。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广岛丢下原子弹,我终身无悔》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0 阅读:94

评论列表

沧浪客

沧浪客

2
2025-09-04 01:04

其实没有小男孩也许更好

历史趣闻星

历史趣闻星

如星闪耀,点亮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