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日本和韩国近年来对中国的敌意为何愈发明显?许多人第一反应会联想到历史遗留

谦与谦寻 2025-09-01 03:01:36

[太阳]日本和韩国近年来对中国的敌意为何愈发明显?许多人第一反应会联想到历史遗留问题或是领土纷争,其实情况远不止于此。正如复旦沈逸教授所说:“因为整个西方世界,在中国面前,太不给力了!”说到底,日韩的不满换个角度看,更像是对美国无力遏制中国的失望和愤懑。 不管是东京还是首尔,经常能听到政客们在公开场合或者媒体采访时提中国如何“威胁”到本国利益,不少电视节目甚至成了讨论中国话题的专场。 一些年轻人也在社交网站上表达出对中国的不安,街头巷议都少不了中国相关的话题,这波声势浩大的反华情绪并不是凭空冒出来。 这些态度的变化,其实和日韩社会内部的焦虑脱不开关系,这两年,日本人口老龄化让许多企业为用工发愁,经济增长压根提不起劲头。 到韩国,青年就业压力大,许多人觉得想出头难上加难,大家不能直接对着自家问题发火,于是外界变化成了情绪的出口。 眼看中国企业扩张势头越来越快,很多行业从造船、芯片一直到新能源都听到了中国品牌的名字,这种现实让日韩的危机感愈发强烈,于是中国被推上风口浪尖,仿佛成了所有压力和担忧的根源。 再往深里看,日本和韩国已经习惯了在区域合作里靠着美国当靠山,可是最近两年,美国在亚洲的份量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重,光靠挥舞大棒也起不到那么大的作用。 无论是贸易政策调整还是科技制约,都没有真正阻挡住中国的脚步,失去了“定海神针”,日韩渐渐有些坐立难安,只能把更多压力和“不满”发泄到中国身上。 对外,政客在演讲时顺手把中国塑造成“竞争威胁”,对内,媒体则反复渲染“中国产业蚕食本国产业”的情绪,有时候甚至一整板块都是相关话题。 不仅如此,日韩本身的教育和媒体在这股情绪中起了一把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新闻报道到教材编写,中国被描绘成强势的对手甚至挑战者。 娱乐圈和流行文化也没闲着,一些电影、小说甚至综艺节目里,都能看到把中国写进剧情的内容。 这样一来,让普通人从小到大对中国的印象有了固定标签,社会的情绪就很容易被舆论带着走。 而且不论是造船、汽车还是新兴的新能源市场,中国企业的进步让日韩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东京和首尔的企业主们都感受到了压力。 原本“我们做主、你跟着走”的格局,变成了不得不和中国平起平坐甚至看中国脸色,大家都在感叹外部世界的力量不再像以前那么可靠,同时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心有不甘。 过去他们靠着技术赢得高利润,但眼下中国各行各业发展迅猛,日韩想独占鳌头就越来越难。 虽然火药味十足,但日韩内部也有不少人主张用更理性和开放的方式面对中国的变化,原因很简单,经济已经密不可分,继续对立只会让自己损失更多。 实际上,近几年日韩和中国在新能源、芯片等领域都有尝试合作,通过资源互补提升竞争力。东京和首尔都明白,如果老想着排斥和防备中国,日子只会更难过,而抓住中国发展的机遇,反而有可能共赢。 这波日韩反华浪潮背后的情感可以说很复杂,有不安、有质疑、有失落,也有不情愿接受的现实;但再怎么起伏,时代的潮流已经挡不住。 中国发展带来的变化,让整个地区的规则正在悄悄重写,日本和韩国只是还没完全适应新的游戏方式,不过迟早他们都要学会在新的环境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0 阅读:59
谦与谦寻

谦与谦寻

你是潮流的引领者,每一次亮相都惊艳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