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夏丹已经很难再结婚了,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她年纪大,也不是因为她没人追,而是因为她已经很难再找到合适她的对象了!
当48岁的前“国脸”欧阳夏丹在长春晨跑,被人认出后总免不了被追问那个老问题:“为什么还不结婚?”
这个问题,像一把试图解锁她的万能钥匙,但其实连门都没找对,外界习惯用财富、地位、年龄这些常规尺码去衡量她的选择,结果总是徒劳,要读懂欧阳夏丹,你得先看懂她亲手为自己打造的那把标尺。
在这把尺子的世界里,钱,是最不值钱的刻度,一个饭局故事流传很广,对面坐着一位上市公司老板,满嘴都是资本运作和市场风云,她听完后只轻轻问了一句,你最近有完整读完过一本书吗,而饭局之后,再无交集。
据说,还有个身家过亿的影视导演想托人撮合,连面都没见上,这并非清高,而是她的世界有另一套通行法则。
当一个人有能力通过直播带货冲击年入过亿,当她从年轻时就开始为养老储蓄,她就不再需要用一张房产证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也彻底拥有了在情感里说“不”的底气。
这把标尺之所以如此坚硬,是因为它在苦难里淬过火。
时间拉回到她还是个少女的时候,父亲因肝癌病重,母亲为了筹钱,卖掉了家里唯一的房子。
而病重的父亲,甚至会从医院跑出来,只为给她买回一摞学习资料,她见过家庭陷入困境的窘迫,也见过母亲一个人把煤气罐扛上楼的坚韧。
这些记忆,没有压垮她,反而把她催化成了桂林市的文科状元,靠着奖学金和兼职走完了大学路,她太明白,最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她不是在等谁来为她遮风挡雨,因为她早就活成了一座山,所以,她要找的,是一个能看懂这山峦起伏的人。
如今,这把尺子正被她用来丈量生活的每一天,不是在等待,而是在创造一种只属于她的“合适”。
在直播间里,她可以不顾数据,沉浸在《百年孤独》的世界里,滔滔不绝地讲半小时拉美文学,生活视频里,她不再是那个字正腔圆的主播,而是会给妈妈烤糊生日蛋糕,然后哼着《新闻联播》片头曲给自己解压的普通女儿。
而她的生活被真实而具体的事物填满,清晨五点起床阅读,在北京顺义租的院子里,种下父亲生前最爱的兰花,每周三下午雷打不动地去学油画,哪怕老师评价她的笔触“硬得像在写新闻稿”。
对于养老,她也想得明明白白,有书陪着,需要时就去高端养老社区,她说护工可能比子女更有耐心。
所以,欧阳夏丹的单身,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结果,是她用那把独一无二的标尺,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严格筛选后,得出的必然结果。
就像她在桂林老家河边散步时感悟的:能慢慢走,就很好,至于身边是否有人,或许早已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信源:津云新闻《欧阳夏丹:不是难遇良人,是早已不愿将就》 浙江日报《从“央视一姐”到普通教师,欧阳夏丹的选择到底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