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唐闻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从此她远离了工作多年的外交系统。几年以后,她被分配到中国日报社工作。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唐闻生是中国外交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 她曾经担任伟人和周恩来总理的重要翻译,也是新中国外交领域中杰出的女性代表。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后来从容应对各种重大场合的资深外交官,在第一次执行翻译任务时,曾经因为过度紧张而差点晕倒。 唐闻生于1943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在曼哈顿的格林威治村度过了童年时光。 她的父亲唐明照是一位资深外交官,后来成为新中国首位联合国副秘书长。 母亲张希先毕业于燕京大学,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工作。 生长在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唐明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纽约这个文化多元的环境中,她的英语水平得到充分发展,甚至比当地美国孩子说得还要流利。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周恩来总理号召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建设。 唐明照毅然带着全家回到北京,当时年仅七岁的唐闻生就这样离开了熟悉的美国生活环境,来到一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国度。 虽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个聪慧的孩子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 由于错过了开学时间,她通过自学和泡图书馆的方式,很快追上了学习进度。 1952年春季,她顺利进入北京东城区的明明小学,直接就读三年级。 从小学到中学,唐闻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55年,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1962年又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录取。 在大学期间,她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五年的课程要求,经常参加英语角和各类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1965年,唐闻生如愿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工作,迈出了外交生涯的第一步。 1966年7月,她突然接到一个重大任务:前往武汉为伟人做翻译。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年轻的唐闻生紧张不已,她不仅担心自己的临场表现,还特别忧虑听不懂毛主席的湖南口音。 在同事们的安慰和鼓励下,她勉强平复了情绪。 值得庆幸的是,那次会见中伟人只是与代表们合影,并未进行正式会谈,这让唐闻生松了一口气。 这次经历让唐闻生认识到,优秀的外交翻译不仅需要语言能力,更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她开始刻苦训练,经常独自在空教室里对着墙壁练习口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1970年12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华,唐闻生被委以翻译重任。 这次她表现出色,得到了伟人的称赞。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时,她再次被选派担任翻译。 她的英语表达流畅自然,专业水准受到各方肯定。 基辛格甚至开玩笑说,以她的英语水平足以参加美国总统竞选。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唐闻生再次圆满完成了翻译任务,为中美两国之间的历史性交流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1974年,唐闻生被破格提拔为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并连续当选为中共第十届和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翻译人员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外交官,唐闻生的职业生涯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她的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1977年,唐闻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改造。 面对人生转折,她没有任何怨言,而是默默承担起各项劳动任务,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后来随着政策调整,她重返外交部工作。 1980年代,唐闻生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动,她被调到《中国日报》担任副总编辑,开始在新的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之后她又到铁道部担任国际合作司司长,致力于推动中国铁路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999年,她当选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关注海外华侨的生活和发展状况。 2011年至2016年期间,她担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将工作重心转向儿童教育事业。 唐闻生终身未婚,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她总是以工作繁忙为由轻轻带过。 实际上,她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国家的外交事业和各项公共服务工作。 从青涩的翻译新手到成熟的外交官,从外交领域到新闻出版,再到铁路国际合作和侨务工作,最后投身儿童教育事业,唐闻生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唐闻生,仍然精神矍铄地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她的人生经历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折射出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一代外交人的风采与担当。 对此您怎么看? 主要信源:(环球在线——独家专访:唐闻生印象——她在丛中笑)
1977年9月,唐闻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从此她远离了工作多年的外交系统。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8-31 04:25:0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