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被永久开除党籍的“国歌之父”——田汉,在监狱中不幸去世,享年70岁,直到7年后,他的妻子安娥才知晓丈夫的死讯,大家都说他走得太冤,但妻子却说:“他是有福气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每个人都会唱《义勇军进行曲》,但很少有人知道,写下这些滚烫歌词的人,后来经历了什么,他的名字叫田汉,被称作“国歌之父”,可他的人生终点,却是在一间监狱里,享年70岁。 这首歌的诞生,源于民族危难,九一八事变后,整个国家都在寻找呐喊的声音,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了歌词,当时国民政府甚至禁止宣传抗日,聂耳看到歌词后主动请缨,反复修改,才有了我们今天听到的旋律。 电影一上映,这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从银幕飞进了大街小巷,成了激励无数人血肉抗争的精神象征,它的生命力,早已远远超出了创作者本人。 田汉的一生,好像被困在了两个时代的政治风暴里。 他用笔作武器,在上海参与成立左翼作家联盟,为工农子弟办戏剧班,唤醒民众,1935年,国民党政府就因为这首歌词把他抓进了监狱。 但这仅仅是第一次,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1932年入党,后来还组织了许多抗敌演剧队,谁能想到,几十年后,命运会以一种更残酷的方式重演,1966年,他再次被捕,这次给他定罪的,是他为之奋斗的阵营。 面对那些虚有的罪名,他始终没有妥协,1968年,他在北京的医院里悄然离世,最让人心碎的是,他的妻子安娥,直到七年后,也就是1975年,才从一份将他定为“叛徒”并永久开除党籍的文件中,得知丈夫早已不在人世。 死亡不是终点,被遗忘才是。 田汉的名字一度被从他所有的作品中抹去,直到1979年,一场追悼会才姗姗来迟,可现场根本找不到他的骨灰,只能用他生前的遗物代替:一副眼镜,一支钢笔,一枚图章,还有那份国歌的初稿歌谱。 一个被国家传唱的作者,最后连完整的告别仪式都没有,面对这一切,他的妻子安娥说了一句让人百感交集的话:“他是有福气的,”这句话里究竟是解脱,是悲愤,还是无奈,或许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能体会。 当国歌再次响起时,我们听到的不仅是激昂的旋律,还有一个创作者与他的时代之间,沉重而巨大的悖论,他的歌声永存,而他自己的故事,却差点被彻底淹没。 田汉的案例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传承,不仅要传唱作品,更要铭记创作者的命运。 只有理解《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血泪,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首歌的价值——它不仅是胜利的凯歌,更是抗争的见证,其中也包括对创作者自身命运的抗争。 田汉最终以另一种方式"胜利"了:他的肉体被消灭,名字被抹去,但作品活在了民族血脉中,这种"失败中的胜利",正是文化最深刻的力量——政治可以决定谁活着,但文化决定谁永远活着,这或许就是安娥所说"有福气"的真正含义。 (信息来源:青春乌拉特20211.8.2【团团陪你学党史·党史人物】“国歌之父”田汉:“敌有枪炮,我有血肉”)
1968年,被永久开除党籍的“国歌之父”——田汉,在监狱中不幸去世,享年70岁,
时光旧梦远
2025-08-31 00:22: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