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杨虎城的女儿杨拯陆在婚礼前夕神秘失踪,数日后,在严寒的冰雪覆盖下,终于找到了她的尸体,看到她怀里的东西,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落泪。 风裹着雪粒砸在脸上时,杨拯陆满脑子都是那包落在旧测点的地质资料 —— 三天的原始数据,每个坐标都得对着岩层反复核对,要是丢了,整个三塘湖的复检任务都得推迟。 她把冻得发僵的手往袖子里缩了缩,脚步没停,心里还想着早上跟谢宏说的话:“等我回来,咱把请柬的样式定了。” 恍惚间,她好像回到了 1953 年的西北大学课堂。 那时她刚报了石油地质系,同桌的女生拿着师范学院的招生简章劝她:“你成绩这么好,去当老师多安稳。” 她却指着黑板上 “中国贫油” 的字样,小声说:“我爸给我取名‘拯陆’,就是想让我护着这片土地,现在国家缺石油,我得去找到它。” 那天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笔记本上画的简易地质图上,线条歪歪扭扭,却写满了认真。 雪下得更大了,灌进衣领的寒意让她打了个哆嗦。 她想起五岁那年,跟着外婆在四川的破庙里避轰炸,外婆把她护在怀里,说 “你爸是英雄,你以后也要做个有骨气的人”。 后来她八岁就能独自劈柴做饭,别的孩子在院子里唱童谣时,她在帮外婆缝补破衣服 —— 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早让她学会了把委屈咽进肚子里,只把坚定写在脸上。 1955 年毕业分配时的场景又冒了出来。 领导拿着西安地质局的调令递给她:“你是烈士后代,留在机关多好。” 她却摇了摇头,把调令推了回去:“我学的是野外勘探,不去戈壁滩,学的知识就没用。” 后来到了新疆 106 地质队,第一次跟着队员爬岩壁取样,她差点摔下来,却咬着牙爬完了全程,晚上在帐篷里擦着磨破的手掌笑:“原来找石油,真的要拼命。” 风突然变了方向,带着一股熟悉的戈壁气息。 她想起 1957 年冬天在克拉美丽红山区,断水三天后,队员老张中暑晕倒,她把最后半壶水喂给老张,自己舔着干裂的嘴唇说 “我没事”。 那天晚上,她裹着大衣在油灯下整理数据,直到天亮,窗外的星星特别亮,她在笔记本上写:“今天又离石油近了一步。” 雪地里的脚印越来越浅,她的呼吸也越来越重。 怀里的地质包硌得胸口发疼,却让她想起枕头下的那块红布头 —— 是她偷偷买的,想做件简单的嫁衣,婚期定在 10 月 1 日,她还跟队友说 “到时候请大家吃喜糖”。 可现在,她只想快点拿到资料,快点回营地,快点跟谢宏说 “我没耽误事”。 突然,她看到了营地的方向,隐约有红旗在飘。 她想加快脚步,腿却像灌了铅。 她摸了摸怀里的资料包,确认油布裹得严实,心里松了口气 —— 还好,没弄丢。 恍惚间,她好像看到了父亲的脸,看到他笑着说 “拯陆,好样的”,还看到谢宏拿着请柬在等她,红布头做的嫁衣在阳光下特别鲜艳。 1958 年 9 月 26 日清晨,搜救队员发现她时,她趴在雪地里,身体朝着营地方向,怀里的地质资料完好无损。 后来,谢宏在她的遗物里找到没画完的请柬草图,1982 年 “拯陆背斜” 被写进地质图,三塘湖的铜像前每年都有新人献花。 没人知道,那个在风雪中倒下的姑娘,最后一刻心里装着的,是未完成的任务,是没穿上的嫁衣,还有父亲那句 “拯救民族、保全国土” 的嘱托。 对此,有网友表示,看了杨拯陆在风雪里的故事,真的鼻子一酸。 还有网友说:“22 岁本该穿嫁衣的年纪,她却抱着地质资料倒在雪地里,一边是未完成的婚礼,一边是国家的勘探任务,她选得毫不犹豫,这才是真正的家国大义! 从放弃安稳师范专业,到拒绝机关工作去戈壁,她每一步都朝着‘找油报国’走,连最后一刻都在护着数据,这种敬业和担当,现在的我们太该学习了。” 也有网友留言:“她心里装着父亲的嘱托、队友的期待,唯独忘了自己,三塘湖的铜像不仅是纪念,更是提醒我们,总有人为了国家,把青春永远留在了需要的地方。” 难道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梁家辉跟小外孙子甜蜜对视,满眼的慈祥和幸福。女儿嫁给了留学时候的同学,又高又帅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