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冀东大地陷入权力真空。清东陵,这片埋葬着清朝五位帝王的皇家陵寝,早已不再有森严的守卫。 曾经的守陵人后代关增会,沦为盗匪的内应,带着王绍义的团伙钻进了惠陵地宫。为什么选惠陵?民间流传着“皇后吞金”的谣言,传说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腹中藏有金块,足以让这些亡命之徒铤而走险。 那是个混乱的年代。1928年,孙殿英用炸药炸开慈禧的裕陵,扯出乾隆的头骨,盗走了无数珍宝,开了近代盗陵的先河。 到了1945年,战乱让清东陵的防盗机关形同虚设。惠陵地宫的“自来石”本应卡死石门,但排水龙须沟被落叶堵塞,毒弩机关早已失效。 王绍义,曾经的马兰峪土匪,精通风水,带着自制的“拐钉钥匙”,轻松撬开了四重石门。 地宫的青白石棺床暴露在手电光下,棺内的缂丝金龙褂被镰刀割裂,金丝被一根根抽出,皇后的凤冠被摔在地上,鎏金凤尾断裂,散落的东珠混杂着泥土,再也找不回昔日的辉煌。 王绍义的团伙不是乌合之众。杨芝草,伪满时期的警察,熟悉陵寝地形;黄金仲,八路军叛徒,提供了炸药;关增会,守陵人后代,泄露了地宫的秘密。 他们分工明确,动作迅猛。开棺的那一刻,酸腐的檀香味让众人连打喷嚏,但贪欲压过了恐惧。 供词记载,盗匪用斧头砸开楠木棺,木屑刺入手掌,血混着金丝流下。他们撕开皇后的石青色缂丝金龙褂,七颗东珠从金约领上滚落,散在棺床的缝隙里。 最令人发指的是对皇后遗体的亵渎。民间谣传的“吞金”让他们剖开了阿鲁特氏的腹腔,法医勘验记录用冷冰冰的术语描述:“腹腔开放性损伤,织物撕裂伤”。 一无所获的盗匪怒不可遏,将凤冠上的点翠珠撬下,塞进麻袋。那顶点翠凤冠,曾经是清宫造办处的巅峰之作,如今却被踩进泥泞,鎏金凤尾在1980年被河北村民耕地时偶然拾得,如今编号DF-083,静静躺在清东陵文物库房,诉说着那场惨案的屈辱。 盗来的宝物并未让王绍义等人富贵多久。1946年,冀东军区15军分区开始清剿盗匪,黄金仲被处决,杨芝草在逃亡中被民兵击毙,王绍义和关增会则在1951年公审中伏法。但那些被盗的文物,却开始了漫长的漂流。 同治帝的蓝田玉印章,1953年出现在伦敦拍卖会上,如今藏于大英博物馆;缂丝陀罗尼经被,2008年在北京嘉德春拍以1.3亿人民币成交;至于那顶点翠凤冠,1986年在美国私人收藏展上昙花一现,此后再无踪迹。 文物从唐山流向天津租界,再辗转香港、欧美,成了清王朝衰亡的缩影。1947年,海关截获的清单显示,部分东珠被走私贩子以低价卖到海外,价格不及原值的十分之一。 这些文物的流散,像是一场无声的哀歌。1980年,河北村民在田间拾到的鎏金凤尾饰件,锈迹斑斑,却依然闪烁着微光,仿佛在提醒人们,帝国的荣光早已被踩进泥土。惠陵地宫如今常年积水,棺床被水浸泡,象征着“王朝血脉断绝”的悲凉。 1945年的盗墓惨案,不仅仅是文物被盗,更是一场对历史的亵渎。清东陵的守陵榆树,1938年栽种时本为防沙,如今树干上布满刀痕弹孔,见证了乱世的残酷。 阿鲁特氏的死因至今成谜——官方记载她22岁崩逝,民间却流传她因绝食殉情或吞鸦片自杀。她的遗体被亵渎后,地宫的渗水仿佛在哭泣,诉说着无人守护的孤独。 然而,历史的回响从未停止。1951年的公审,审判了盗匪,也震慑了后来的盗墓者。清东陵的管理处如今加强了巡逻,地宫的修缮记录显示,排水系统已重新疏通,试图挽回那份被践踏的尊严。 2005年,徐广源的《清陵被盗史料汇编》出版,详细记录了这场惨案的始末;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也曾实地拍摄惠陵地宫,镜头扫过断裂的石门,让无数观众唏嘘。 1945年的清东陵,凤冠坠地,珠串崩落,混入血泥。那一刻,盗匪的贪婪撕开了清王朝最后的遮羞布。 文物漂流海外,地宫积水成潭,但历史的伤痕却从未被遗忘。1980年,村民拾到的鎏金凤尾饰件,仿佛是孝哲毅皇后最后的叹息。 参考资料:徐广源《清陵被盗史料汇编》(2005年,紫禁城出版社)
1945年,日本投降,冀东大地陷入权力真空。清东陵,这片埋葬着清朝五位帝王的皇家
瑶步踏花归
2025-08-29 16:59:3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