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这世界上只有中国、东南亚、日本这三个区域的日常食物种类较为丰富,其他区域的日常食物都很单调,吃来吃去都那两三样 走遍全球,只有东亚东南亚餐桌上能同时摆开酸辣汤、刺身、冬阴功和菠萝炒饭,而欧美餐盘里不是土豆炖肉就是面包夹菜,是中国人更会吃,还是别人压根没得选? 先说地理禀赋,中国和东南亚天生自带“农业buff”:季风气候水热管够,水稻一年三熟,蔬菜瓜果轮着茬长,日本虽然山地多,但海洋补偿了,鱼贝藻类堆出日料百种花样。 反观欧洲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打小麦玉米土豆三件套,历史上闹饥荒全靠土豆续命,现在超市里番茄黄瓜倒是不断货,但论花样,沙拉拌一切。 但地理只是开场戏,真正的剧本是农业战略霸权,美国不是种不出花样,而是主动选择了“单一种植”,全国28%耕地种玉米,一半喂牲口一半做乙醇燃料,因为控制全球玉米大豆供应链比种菠菜赚多了! 特朗普2025年刚通过的《农业安全法案》直接补贴200亿美元给玉米小麦主产区,口号是“粮食即武器”。 所以美国人天天啃汉堡薯条,不是因为他们爱吃,而是资本和政权共同选择了“让民众吃惯廉价工业化食品”。 欧洲更绝,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砸钱补贴小麦牛奶,导致中小农场被挤垮,多样性作物根本活不下来。 2024年法国农民抗议时直接喊话马克龙:“种有机蔬菜,贷款都还不起”,结果超市货架上70%的番茄是荷兰温室出的同基因品种,长得红,吃起来像木头。 而中日东南亚的饮食多样性,本质是粮食自主权的胜利,中国14亿人,粮食自给率长期卡在95%以上,蔬菜水果产量全球占比过半。 四川能种花椒、广东养鳗鱼、新疆产哈密瓜,因为国家兜底保耕地红线,菜篮子工程砸了四十年。 日本粮食自给率低%,但海洋捕捞量排全球前三,金枪鱼秋刀鱼鲑鱼轮着吃,进口小麦大米也不耽误和食文化输出。 食物多样性背后是国家安全韧性,俄乌战争一打,欧洲化肥短缺菜价飙涨,德国人开始抢罐头;美国中部飓风过境,快餐店立马断供生菜。 但中国社区团购能送出小龙虾和新鲜草莓,东南亚更野,泰国越南农村至今保留“一村十品”,水稻田里养鱼、椰树下种香茅,饿不死也吃不腻。 所以别小看餐桌上那碟毛豆炒肉丝,中国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20%人口还吃出花样,靠的是农业科技+战略储备的双重碾压,而欧美单调饮食暴露的是被资本绑架的粮食体系:民众吃啥不重要,控制全球粮价才重要。
有没有发现这世界上只有中国、东南亚、日本这三个区域的日常食物种类较为丰富,其他区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08-29 11:29:56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