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杀害过小萝卜头的国民党特务杨钦典偷偷将19名革命志士放出监狱,这一举动让本该处极刑的他有了一个意外的结局! 杨钦典1918年出生在河南省郾城县大刘镇周庄村的一个穷农户家里,那时候农村日子苦,家里靠种地勉强过活,他从小就帮家里干农活,长大后想找条出路。1930年代中国乱成一锅粥,杨钦典看到当兵能吃饱饭,就在1940年22岁时考上了西安军校七分校教导团,在那里接受军事训练,学步枪操作和队列什么的。两年后,他进了国民革命军骑兵部队,负责巡逻和作战任务,骑马在西北地区跑来跑去。 1942年,杨钦典调入蒋中正警卫团,干警卫工作,站岗执勤,跟着高层人物转悠。之后他又去了国防部保密局下属的交通部交通警察总局特务队,当班长,带队执行警卫任务,比如护送宋子文和孔祥熙这些人,在车队里开摩托车警戒。1948年30岁时,杨钦典被派到重庆歌乐山白公馆监狱做看守班班长,负责监视30多名政治犯,包括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他管着分饭、放风这些事儿,偶尔多给犯人点时间在院子里活动,但也严格执行上级命令,锁门巡查什么的都不含糊。杨钦典从农村小子一步步爬到特务位置,靠的就是听命令干活,但这也让他卷入监狱里的那些事儿。 杨钦典在白公馆的工作不算轻松,监狱里关的都是国民党眼里的危险分子,他作为班长,得天天盯着,确保没人逃跑或闹事儿。犯人们有宋绮云夫妇和他们的小孩小萝卜头宋振中,小萝卜头从八个月大就跟父母关在一起,到八岁时还帮着传情报,因为年纪小,看守对他没那么严。杨钦典有时帮犯人传口信或拖延放风时间结束,但这都是小动作,他本性不算太坏,可上级命令下来,他就得执行。 1949年9月6日,杨钦典参与杀害杨虎城一家和小萝卜头一家,杨钦典和杨进兴一起动手,杨钦典卡住小萝卜头的脖子,另一个特务帮忙,很快就结束了孩子的命。这事儿是国民党高层下的令,杨钦典只是执行者,但手上沾了血是事实。监狱生活就这样,杨钦典从帮小忙到杀人,都在体制里转悠。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在歌乐山搞大屠杀,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都乱套了,杨钦典那天值班,听到渣滓洞方向枪声不断,大部分白公馆看守被调去帮忙,只剩杨钦典和少数人守着。白公馆当时关着40多名政治犯,杨钦典负责看管剩下的19人,包括罗广斌、任可风、毛晓初、郑业端这些人。犯人们知道局势紧张,低声劝杨钦典放他们走,杨钦典取出钥匙,一间间打开牢门,先开罗广斌那间,然后依次打开其他,犯人们一个接一个出来,聚集起来。杨钦典跺脚发信号,示意他们往后山坡跑,他还喊假警报,说解放军来了,吓跑了剩下看守。犯人们分成小群,往山林里钻,避开巡逻队,过程持续约一小时,杨钦典就这么放走了19人。这举动直接救了他们的命,要不然他们也得像渣滓洞那些人一样被杀。 杨钦典放人的事儿发生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时候,重庆解放在即,特务们人心惶惶,杨钦典选择这一步,算是抓住了机会。19名革命志士获救后,很多人后来写了回忆录,像罗广斌参与写《红岩》,记录了狱中斗争,这本书影响了好几代人。杨钦典的举动不是一时兴起,之前犯人们就对他做工作,让他看到国民党快完了,放人等于救自己。但他之前杀小萝卜头是真事儿,上级命令他执行,他就干了,没推脱。放人后,杨钦典没跑,而是等着解放军来,这点说明他知道自己得面对过去。历史往往是这样,一人一事儿,就能连起大事件,杨钦典从杀人到救人,中间的转变值得琢磨。 重庆1949年11月30日解放,杨钦典在罗广斌等人陪同下,第二天去重庆市公安局自首,交代了杀人和放人事儿,罗广斌他们作证,说他救了命,政府审了材料,决定不判死刑,杨钦典将功补过,拒绝了政府安排的工作,拿了路费回河南老家。回到郾城县,他继续务农,种地过日子,和家人一起干活,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杨钦典后来多次去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祭奠,带花去墓前鞠躬,表达悔意。 2004年,他参加悼念11·27大屠杀活动,站在纪念馆前默哀。2006年,杨虎城孙子杨瀚来河南拜访,杨钦典接待了,俩人见面,杨瀚听了他的道歉,没追究。杨钦典就这样活到2007年11月17日,在老家去世,89岁,葬礼简单。为什么他能活这么久,还被宽恕?可能是救人功劳大,加上时代需要团结,但他的过去也没被忘。你想想,历史对这样的人怎么评判?
1949年,杀害过小萝卜头的国民党特务杨钦典偷偷将19名革命志士放出监狱,这一举
瑶光映心曲
2025-08-28 17:09:20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