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杜月笙在香港吃饭,3个地痞流氓挑衅闹事,眼瞅打不过,流氓们立马翻窗逃

万物知识局 2025-08-28 13:59:46

1939年,杜月笙在香港吃饭,3个地痞流氓挑衅闹事,眼瞅打不过,流氓们立马翻窗逃走,而保镖从地上捡起杜月笙的皮包,冷不防一声惊叫:“不对头!”

1939年的香港,表面歌舞升平,实则租界、帮派、特务等多方势力暗流涌动,昔日上海滩呼风唤雨的杜月笙,此时正身处于复杂旋涡中。   1888年,杜月笙出生于江苏川沙,早年因父母早逝,因此由舅舅抚养长大,导致他学业中断,仅读了约半年私塾,14岁便前往上海十六铺,最初在水果摊做学徒。   当时的他因沉迷赌博被老板辞退,后来又在码头区谋生,结识了青帮重要人物陈世昌,加入青帮,正式踏入江湖,20岁时进入黄金荣公馆。   1925年,他与黄金荣、张啸林共同创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毒品交易,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   1927年,杜月笙协助国民政府镇压工人运动,因此获得了军事职务,政治地位显著提升,他创办中汇银行进入金融界,并担任法租界公董局华董,影响力达到顶峰。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沦陷,杜月笙不愿与日本侵略者合作,选择携家眷迁往香港以避风头,他在香港表面从事商业活动,暗中积极支持抗日战争。   后来,杜月笙组织别动队,从事情报搜集工作,为抗战输送物资,可身处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对他而言并非安乐之所,他习惯高调行事,保镖环伺,这也使他成为一些人眼中的“肥羊”。   1939年,杜月笙正在中环一家新开业的沪菜馆“江南春”酒楼用餐,3个地痞流氓模样的男子在餐厅角落划拳吵闹,制造不安,其中一人曾对杜月笙指指点点。   杜月笙初时并未理会,但这伙人变本加厉,拍桌摔碗,意图滋事,地痞们见势不妙,立即推翻桌椅,砸碎窗户,迅速逃离,酒楼内陷入一片混乱。   混乱中,杜月笙的皮包掉落在地,保镖捡起皮包后惊呼“不对头!”皮包里原本装有数百元现金、一块玉佩、一本空白支票簿,更关键的是,一张重要的收条也不见了。   对杜月笙而言,丢失钱财和支票簿并非最要紧,那张收条才是关乎他身家性命的关键物件,因为那上面签有汪精卫的亲笔姓名。   收条记录了杜月笙曾资助汪伪政府50万大洋,汪精卫当时已公然投靠日本人,被视为民族叛徒,杜月笙此举是乱世中为自己留后路的“两头下注”策略。   这份收条一旦落入蒋介石手中,将可能被解读为资敌叛国,那他在香港的日子将难以继续,即使见惯风浪的他,此刻也额头冒汗,内心极度紧张。   于是,杜月笙迅速下令封锁酒楼并调查在场人员,他动用黑白两道资源,联系香港江湖上颇有名气的新威帮老大麦和尘协助,同时联系警务处刑侦警司杨有斋。   可数日过去了,案件仍无进展,杜月笙心急如焚,杨有斋提出跑堂伙计陈友有可疑之处,陈友20岁出头,是来自东南沿海的孤儿。   陈友年轻时曾在南少林分支石佛寺当杂役,因耳濡目染,身手敏捷,他后来流落至香港,进入“江南春”当学徒,近期他出手阔绰,与其跑堂身份不符,引起警方怀疑。   杨有斋带队前往陈友住处,扑空,他似有准备提前逃离,随后有线报称陈友近期常出入一家妓院,挥金如土,杨有斋亲自前往妓院,混入其中向老板套取信息。   老板透露陈友送给相好一块玉佩,杜月笙看到玉佩,立刻认出是自己失物,真相随即明了:陈友即是窃贼。   当晚,杨有斋就在妓院设伏,陈友一进门就被抓获并捆绑结实,陈友经审讯后供认不讳,他因见杜月笙气派,于是,就趁乱起了贪念,盗窃皮包,花光了钱,将玉佩送给情人,把收条当废纸扔在出租屋。   杨有斋团队在其住处床底搜出一个破旧皮箱,从中找到了那张布满灰尘的收条,杜月笙拿回收条后如释重负。   他立即重谢了麦和尘与杨有斋大量黄金作为报酬,并反复叮嘱他们严守此事秘密。   此后,他继续在港从事商业运作,暗中持续支援抗战,运送物资,获取情报。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杜月笙曾短暂回到上海,但往日辉煌已不复存在,内战爆发使他再次陷入迷茫,1949年他最终定居香港。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因气喘病在香港去世,享年63岁。

信息来源:人民公安2007-04-10——《杜月笙香港失窃记》

0 阅读:315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