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一声,档案袋被撕开,一张黑白小照蹦出来——麻花辫、工装领,眼神像刚出厂的螺丝钉,亮得扎人。我愣了两秒,差点把老花镜摔了。 那是1983年的我,22岁,在沈阳机床厂三班倒,机油味能腌进骨头。现在?我坐高铁去北京看孙子,刷身份证进站那0.3秒,后台已经替我“年审”完毕。有意思的是,当年我为了盖一个章,蹬二八大杠跑断腿;如今系统替我点头,我却连手机都没掏。 更讽刺的是,社保大厅里,年轻人教老头用自助机,老头急得冒汗,小姑娘一句“您慢点,我等等”,比养老金涨5%还暖心。说白了,技术再冷,只要人肯弯腰,鸿沟就成了台阶。 结果呢?开封的“绿色通道”去年帮了3.2万老人,北京的数据认证让92%的退休人免跑腿。这下好了,我们年轻时用汗换钢,现在用数据换尊严。 夜风掠过档案室,那张泛黄的照片在灯下轻轻卷起——像一列老火车,终于驶进了无人站台。时代没忘记谁,只是换了一种更安静的方式,把欠我们的温柔,连本带利还回来。
麻栗坡那个地方,我跟你说,真的不能轻易去。你会看到一群穿着旧军装的老头,一排一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