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聋发聩!英国教授马丁·雅克语出惊人:“中国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一席话警醒全球,道破了中西方本质的差异...... 这位马丁教授研究中国几十年,发现西方人老爱用自己那套“民族国家”的模板去套中国 —— 法国是法兰西民族的国家,德国是日耳曼民族的国家,那中国也该是个“中华民族”的国家吧?结果越套越迷糊,政策也老踩坑。因为中国根本不是靠单一民族血统或现代制度撑起来的,它的内核是五千年文明攒下的家底儿,汉字、儒家思想、治理智慧这些“传家宝”从来没断过代。 你看西方历史,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垮了就真没了,可中国呢?元朝的蒙古人、清朝的满人坐江山,最后反被中华文明“同化”成了自家人。这种“超稳定结构”在全球独一份儿,就像甲骨文一路演变成今天的汉字,表意逻辑一脉相承,而其他古文明的文字早进博物馆了。这种文明韧性让中国碰上现代化浪潮时,能淡定地从五千年经验里翻解决方案 —— 金融危机来了不慌,产业升级遇阻也不乱,因为老祖宗早见惯了风浪。 此外,中西方的行事逻辑更是差得远。西方传统靠殖民扩张抢资源,中国自古推崇“和为贵”“天下大同”。比如“一带一路”,西方政客一瞅就嘀咕:“肯定要搞新殖民!”可人家非洲老百姓感受实在得很——中国援建的铁路港口真用上了,还不逼人照搬自己的制度。世界银行2025年的民调里,70%非洲受访者给中国项目点赞,反观欧美援助的支持率倒跌了12%。这种“你发展我也沾光”的路子,其实是把古代朝贡体系里“惠及四方”的文明基因,翻译成了现代经济合作的语言。 与此同时,治国理念也透着文明底色。西方抗疫时纠结“个人自由”,中国搞“动态清零”被骂限制人权。但马丁·雅克点破:这哪是专制?分明是“民为邦本”的古训在现代社会的实践——集体利益优先的价值观,和西方个人主义压根不是一套算法。扶贫也是如此,表面是经济政策,里子带着儒家“仁政”的温度,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种思维你拿西方那套“选票换福利”的公式根本解不开。 最让西方焦虑的是,中国崛起后压根没按“霸权剧本”走。美国当年称霸靠航母美元,中国却埋头搞亚投行、推新能源,甚至把高铁技术分享出去。雅克早看透了:中国复兴不是要当“新皇帝”,而是回归历史常态——1820年前中国GDP占全球三成以上,近200年落后不过是“短暂的意外”。现在它用文明型国家的底气,给世界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不用打仗也能强大,不搞意识形态输出也能赢得伙伴。 可惜的是,西方政客还在用冷战滤镜看中国。贸易战打得关税翻倍,结果中国2024年GDP照样增5%,高技术制造业涨近9%,反观美国通胀压得百姓叫苦。雅克说得直白:你们连中国是文明还是国家都分不清,政策能对症才怪!欧洲倒开始醒过味儿,默克尔任上就顶着美国压力访华十多次,德国车企三成销量靠中国市场,特朗普再喊“脱钩”也架不住商人用脚投票。 如今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是把“天下观”装进地球村。西方媒体硬要曲解成“新霸权”,却解释不了为何上百国加入亚投行、“一带一路”共建国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二。马丁·雅克的忠告,其实是给世界递了副新眼镜:摘下西方中心论的墨镜,才能看清中国崛起的真相 —— 这不是威胁,而是一种古老文明用现代语言告诉人类:强盛不一定要称霸,合作才是未来!
振聋发聩!英国教授马丁·雅克语出惊人:“中国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是一个伪装成
瑶光沐蕙芷
2025-08-27 23:19: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