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狂买“过时”光刻机,美国专家惊出冷汗:他们在下一盘大棋! 信源:环球

冥王星的主人 2025-08-27 17:27:07

中国狂买 “过时” 光刻机,美国专家惊出冷汗:他们在下一盘大棋! 信源:环球时报——外媒:中国正在大举采购 在全球科技博弈的棋盘上,光刻机始终是块关键棋子。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在这一领域表现得尤为直白 他们只愿向中国出口采用 DUV 技术的深紫外光刻机,这套被视作 “过时货” 的设备,本是美方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升级的手段,妄图用技术代差捆住中国前进的脚步。 可他们没算到,中国企业不仅大买特买这些 DUV 设备,更悄悄将其变成了破解技术壁垒的 “钥匙”。 科研人员把设备拆开、研究、逆向学习,在一个个精密部件的钻研里,硬生生蹚出了自主研发的路子,这步暗棋,让美国专家克里斯・米勒直言 “后背发凉”。

回溯过往,美国为卡断中国光刻机发展的路,手段层层加码。 2018 年那阵,特朗普政府就盯上了荷兰阿斯麦公司 —— 这家手握顶尖 EUV 极紫外光刻机技术的企业,当时中芯国际已订购两台 EUV 设备,却被美方横插一脚。 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亲自飞赴荷兰游说,甚至拿出所谓 “机密情报” 渲染风险,逼着荷兰政府不给阿斯麦续期出口许可证,两台价值 1.5 亿美元的设备至今没能送到中国。 到了 2023 年,美国又搬出《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搞长臂管辖,以阿斯麦设备含美国技术为由,彻底禁了 EUV 对中国的出口; 今年更是变本加厉,连之前 “放行” 的 DUV 光刻机,也想纳入限制范围,就是不想让中国在半导体设备上有半点突破。

可封锁越严,中国科研人员的劲头越足。拆解开的 DUV 光刻机里,每一个齿轮、每一束光源都成了学习的样本。 中芯国际正是凭借这项从 DUV 光学系统钻研中诞生的技术,用本被视作 “过时” 的设备量产 7 纳米芯片,搭载该芯片的华为 Mate60Pro 上市即售罄;

而在芯片制造的辅助环节,国内企业通过拆解 DUV 的精密传动结构,研发出自主可控的 “硅片台,如今国产硅片台的定位精度已达纳米级,适配多款国产 DUV 设备;

更关键的是光源技术,通过分析 DUV 光刻机的准分子激光光源,科研团队突破了高功率氟化氩激光发生器的技术瓶颈,国产光源的使用寿命从最初的 1000 小时提升至 1.5 万小时。

除此之外,中国自主研发的氟化氪、氟化氩光刻机接连问世,其中氟化氩光刻机 193 纳米的光源波长,能实现 65 纳米以下的分辨率和 8 纳米以内的套刻精度。 这意味着国内 28 纳米工艺芯片的量产有了国产设备支撑,半导体产业 “卡脖子” 的口子被撕开一道缝。 这些突破远不止是多了几台设备那么简单。它让中国半导体产业摆脱了 “别人给什么就用什么” 的被动 更培育出了一批能啃硬骨头的科研团队和企业,从核心部件到整体设备,产业链条一点点补全,自主创新的底气越来越足。 如今再看,即便阿斯麦在美方压力下不断收紧出口限制,中国也再没了当初的慌神。毕竟自己手里有了技术,心里就有了底,所谓的 “禁售”,反倒成了国产设备加速替代的推动力。

而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路上,早已不是第一次上演。

美国曾试图用芯片、操作系统 “卡” 华为的脖子,可禁令下达后,华为联合国内企业埋头攻关,国产芯片一步步突破制程限制,搭载国产芯片的 5G 手机重新回到市场; 鸿蒙操作系统从手机端延伸到电脑端,实现了从内核到应用的全栈自主可控,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从当年的 “两弹一星”,到如今的载人航天、国产大飞机、量子计算,哪一次不是在外部封锁的压力下,靠着自己的力量闯出一条路来? 如今的中国,人工智能、无人机、新能源这些新兴领域里,中国企业也从跟跑者变成了并跑者,甚至在不少领域成了领跑者。 美国总想用 “小院高墙” 把中国挡在科技进步的门外,可事实一次次证明,封锁从来不是中国科技的终点,反倒是激发创新活力的起点。 毕竟,中国人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越被限制,就越要突破,这条逆势生长的路,中国不仅走通了,还会越走越宽。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冥王星的主人

冥王星的主人

你喜欢的,就是我想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