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红25军军长吴焕先率部途经家乡,路上遇到一具女尸,他走近一看,脸色大变,因为这具女尸,竟是他的妻子! 1925年那时候,吴焕先刚入了党,党组织让他回自己老家去发动农民运动。 他老家在湖北黄安,是当地有点底子的富户,别人都喊他“七相公”。 可那天他干了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把家里的佃户、还有欠着吴家钱的债户,全都请到院里来。 他从里屋抱出一摞纸,全是田契和借据,当着所有人的面,划了根火柴就点着了。 等火灭了,吴焕先才开口,说以后大伙儿租吴家的地不用交租了,欠的钱也一笔勾销,往后咱们都是为穷苦人办事的一家人。 从那天起,没人再叫他“七相公”了,都喊他“吴同志”,这个斯文书生,是真能跟他们一条心的革命领头人。 转眼就到了年关,那时候天寒地冻,地里早就没了收成,不少农民家里连糠麸都快吃光了。 吴焕先穿了身粗布衣裳,天不亮就出门,挨家挨户去说,要跟地主“借粮”,其实就是要让地主把囤积的粮食拿出来,分给饿肚子的老百姓。 一开始就几户人跟着他,后来见真能分到粮食,全县的农民都动起来了,这场“借粮”斗争闹得轰轰烈烈。 可吴焕先光顾着帮老百姓找活路,没料到,那些被他断了财路的恶霸地主,早就恨他恨得牙痒痒,暗地里勾搭上了土匪,想要他的命。 没几天,一群土匪拿着刀枪闯进了吴家,喊着要“灭绝吴焕先一家”。 那一天,吴家血流成河:他的大哥、二哥当场被砍死,父亲被活活打死,小弟弟才几岁,也没逃过毒手。 他嫂子看着家里横七竖八的亲人,吓得抱着还没满周岁的孩子,一头跳进了村口的湖里。 吴焕先赶回家的时候,院里院外全是亲人的尸体,他只能亲手给亲人擦洗身子、裹上破布。 安葬完这6口人,他站起来,对着乡亲们说了一句话,声音不大但特别硬气:“血债血偿,革命到底,宁死不屈!” 1932年7月,蒋介石调了30万军队来打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还自己当起了“剿匪”总司令。 张国焘觉得红军能跟敌人硬拼,非要打阵地战,结果第四次反围剿刚开始,红军就连着输了好几仗。 红四方面军主力没办法,只能往西转移,吴焕先没走,他被任命为鄂东北游击总司令,带着当地的军民守在大别山。 那时候的鄂豫皖根据地,真是到了生死关头,中共鄂豫皖省委的书记沈泽民,听了吴焕先的建议,决定重新组建红25军,让吴焕先当军长。 1933年5月,吴焕先带着部队去打七里坪,可敌人太多了,红军这边人少,粮食也不够。 吴焕先的妻子曹干先,那时候已经怀了四个月的身孕,听说部队快断粮了,硬是挺着肚子,步行了30公里路,一路上挨家挨户乞讨。 她就这么攒了二十多斤“百家粮”,送到了部队。 见到吴焕先的时候,她才来得及说一句“我怀了娃,四个月了”,就因为怕耽误他打仗,含着眼泪走了。 吴焕先把这些粮食全分给了战士们,他以为妻子能平安回家,可他不知道,母亲和妻子早就没了粮食,后来都饿死在了逃荒的路上。 曹干先饿到实在撑不住,看见路边有丛蒲公英,抓起来就往嘴里塞,嚼了没几下,就咽了气。 他的二嫂也在地主设的“难民所”里,被折磨得没了命。 那时候吴焕先正为了七里坪攻不下来愁得睡不着,连跟妻子见第二面的时间都没有,等他知道消息的时候,早就来不及了。 1934年11月,红25军开始长征,吴焕先改任军政委,这支队伍大多是13到18岁的娃娃兵,有的战士还没枪高,只能扛着大刀片子。 可国民党派了30多个团追着他们打,而且队伍里没有电台,一开始就跟中共中央断了联系。 1935年8月,第225团遭遇山洪,这时候,敌人又追了上来,前有洪水后有追兵,真是走投无路了。 危急关头,吴焕先把上衣一脱,带着交通队、学兵连的一百多人,从两条只能容一个人走的羊肠小道,往塬顶上冲。 眼看敌人要溃退了,突然一颗子弹飞过来,正好打在吴焕先的前胸,他“啊”了一声,仰身就倒在了地上,鲜血一下子就把衣服染透了,也洒在了陇原的土地上。 这一年,吴焕先才28岁,连新中国的影子都没看着,就这么走了。 咱们总说革命胜利不容易,到底不容易在哪儿?就是不容易在有太多像吴焕先家这样的人,把自己的命、自己的家都搭进去了。 他们不是不怕死,是他们觉得,让后代不用再受这份苦,比自己活着更重要。 这种牺牲,是当时千千万万革命家庭的缩影,没有这些小家庭的“舍”,就没有咱们现在整个国家的“得”。 先烈的名字,从来不是刻在石碑上冷冰冰的字,是藏在咱们每一顿热饭里,每一盏亮着的灯里。
1933年,红25军军长吴焕先率部途经家乡,路上遇到一具女尸,他走近一看,脸色大
断代史鉴
2025-08-27 16:14:43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