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被判10年的地下党员戴中溶醒来后,惊奇地发现,监狱中空荡荡的,看守们都不见了,难以置信的他就这样重获自由! “立即北上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戴中溶看着组织的通知,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此时,距他于杭州监狱那个仿若隔世的清晨重获自由,才刚刚过去了三天时间。 1949年5月的杭州,解放的喜悦弥漫在大街小巷。戴中溶站在西湖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解放军战士和欢庆的市民,恍如隔世。 就在几天前,他还是国民党监狱里的“政治犯”,如今却已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这种身份转变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更迭,也是一个信仰的胜利。 1939年,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戴中溶毅然加入中共地下组织,利用胡宗南司令部电讯科长的职务之便,为延安传递了大量珍贵情报。 多年后,当被人问起那段潜伏往事,戴中溶总是语气平和,仿若在讲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我不过是做了每个中国人都会去做的事。” 每当有年轻人对他在危险重重中所展现出的勇气表达钦佩时,他总会一脸郑重地告诉对方:“真正的勇敢并非是毫无惧意,而是即便心怀恐惧,依旧能咬着牙坚守下去。”这些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一代人的精神追求。 戴中溶毅然投身斗争一线,他所搜集并提供的情报每一份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中涵盖了国民党军队内部极为关键的加密密码体系,这一密码宛如一把锁,掌握它便能打开敌军通信的神秘大门。 还有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详细作战计划,这份计划里隐藏着敌人的阴谋诡计,提前知晓就能让我方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更有特务潜伏名单,这名单如同潜藏在暗处的危险标识,让我方能够精准识别并清除身边的隐患。这些情报通过秘密电台传往延安,为党中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194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险些让戴中溶的使命戛然而止。当时,北平地下电台遭到敌人破坏,戴中溶也不幸受到波及而被捕。他的命运也在这一刻被推到了悬崖边缘。 但在审判过程中,国民党法庭始终找不到他通共的直接证据。这得益于他严谨的工作方式:所有情报都通过密电传递,从不留下纸质证据。最终法庭只能以“通匪嫌疑”判处其10年徒刑。 杭州解放的那个清晨,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国民党守军溃逃时,连监狱看守都作鸟兽散。戴中溶缓缓跨出牢门,映入眼帘的,是在街头鲜艳似火的红旗。北上的列车上,戴中溶望着窗外新生的土地,思绪万千。他深知,建设新中国比潜伏斗争更加任重道远。在北平,他很快被分配到军委通信部工作。 回顾戴中溶的经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在民族危亡之际,正是无数像戴中溶这样的普通人,用智慧和勇气撑起了国家的脊梁。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信仰之光可以穿透黑暗,正义之路终将通往光明。 信息来源: 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戴中溶.静静的电波 无声的战场》 环球日报|《黎明“七问”之一:谁研制了开国大典自动升旗装置?》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1949年,被判10年的地下党员戴中溶醒来后,惊奇地发现,监狱中空荡荡的,看守们
南风意史册
2025-08-27 10:37:37
0
阅读:188
挠挠
运气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