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卢秀燕宣布不参选后,侯友谊、赵少康、蒋万安、张善政也没有意愿,难道真的要在郑丽文和张亚中之间选吗? 最先表态的是卢秀燕市长,她现在在民众中的声望可不低,不少人都觉得她是合适人选。可她偏偏说不参选,理由听着也实在——台湾经济被美国关税搅得一团糟,中部受影响最厉害,她得守着台中把市政做好,“妈妈得在最难的时候留在家乡”。 这话一出口,没人说她不实在,可也有人替她琢磨:这会儿不攥着党机器,以后想往更高处走,会不会少了个重要台阶?好在她也说了,党要是需要,她绝不会袖手旁观,还特意提了句“主席得选出来,不是谁指定的”,透着股清醒。 卢秀燕这边刚表态,侯友宜也跟着说,从没考虑过竞选主席。他总说要党内团结,大家先把自己的市政做好,以后好好支持新主席。蒋万安更直接,问起参选的事儿就笑不吭声,那意思明摆着没兴趣。 张善政、赵少康也都没半点想掺和的样子,这些蓝营的核心人物态度这么一致,难免让人多想:是不是大家都觉得国民党现在是“烫手山芋”,当了主席吃力不讨好,还容易得罪人? 说实在的,现在国民党主席这个职位,可不好干。每个月得承担四千万新台币的党务运营费用,还有大大小小的人事安排、选务工作要处理,担子特别重。就拿卢秀燕不参选这事儿来说,外界有各种各样的解读。 她想把目光放得更长远,去争取更广泛的中间选民,还有那些非蓝营选民的支持,努力达成“在野最大公约数”。虽然这么做可能会让她失去掌控党机器、竞选更高职位的一些优势,但也有人觉得,这说不定是她深思熟虑后的策略。 而且党内一些人也预测,不管最后谁当上党主席,可能都得“以卢为主”,为她以后参与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做好辅助和准备工作。 现任主席朱立伦这边,他的嫡系凌涛已经证实,朱立伦会在11月1日交棒,不再寻求连任。可就在8月23日,朱立伦还公开呼吁卢秀燕来接他的班,这一下可引起了不少批评,大家都说他这是违反民主程序,有自己的私心。 正好8月23日“大罢免”投票结束,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党主席选举也紧接着启动了。按照安排,9月上旬是领表和登记的时间,10月18日就进行投票和开票,11月1日召开国民党全代会。 目前已经明确说要参选的,有张亚中、郑丽文、卓伯源,还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孙健萍。不过,大家普遍觉得,张亚中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他缺乏党务运作经验,也没有公职经历,可能更适合搞理论论述方面的工作。 郑丽文呢,虽然战斗力挺强,可她没有县市首长的资历,也没有强大的派系支持,很难得到地方上的认可。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们俩想要当选,可能性不太大。 那谁更有竞争力呢? 像郝龙斌、傅崐萁、连胜文、王金平等这些蓝营资深人物,被认为是比较有力的候选人。郝龙斌对党务工作很熟悉,在党内也有一定的分量,是个潜在的合适人选。还有台中市前市长胡志强,也被蓝营人士推荐,他头脑清晰,点子多,说不定能给国民党带来新的气象。 之前他还推迟了“大罢免”前就定好的外出行程,这就让人忍不住猜测,他是不是也在考虑参选党主席呢。另外,韩国瑜和蒋万安的态度,对这次党主席选举也很关键。 韩国瑜现在忙着“反罢”的事儿,还没表态。不过他重返政坛担任立法机构负责人后,人气和民调都在稳步上升,在蓝营里网络声量排第一。 立法机构负责人这个职位比党主席更有吸引力,韩国瑜不太可能做出选党主席这种“失误决策”。而蒋万安呢,被看作是国民党的“少主”,以后大概率会代表蓝营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可不仅仅是换个人当领导这么简单,它关系到国民党未来的路线走向,也是对党内团结的一次严峻考验。 不管最后是按照“以卢为主”的思路来辅助,还是有新面孔能脱颖而出,国民党都得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摆脱老是失败的阴影,重新塑造影响力,展现出真正的政治担当。 现在大家都在看着,到底谁能站出来,带领国民党走向新的方向呢?
朱立伦一顿操作,激发郑丽文,卢秀燕真不选了,洪秀柱再力挺也没用。8.23之夜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