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治死两个皇帝的庸医,为啥能善终? 古代太医绝对是个高危职业,宫里的皇上太后

大力道历史 2025-08-26 12:19:05

明朝治死两个皇帝的庸医,为啥能善终? 古代太医绝对是个高危职业,宫里的皇上太后各类主子都身骄肉贵,脾气还大。 这类人如果要医闹,太医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轻一点丢官免职,重一些抄家灭族。 但是,在明朝这个神奇的朝代,有一位太医接连治死两位皇帝还能全身而退,最后寿终正寝。 这个太医叫刘文泰,江西上饶人。古代很多文人都懂点医术,小病自己就能看,估计他也是这种类型,读书考科举时顺便学点医学知识。只是科举没考上,医术也不精。 科举制度产生后,如果没有进士出身,想当官是很难的。刘文泰不是进士,但是他赶上了好时候。因为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创造出了“传奉官”。 所谓“传奉官”,就是通过太监宣读圣旨,由皇帝亲自任命的官员。不用通过科举,只要能得到皇帝认可,直接当官。 最初,传奉官选上来的都是各行各业顶尖人才。他们偏科,科举考不上,但在书法绘画方面很有成就,或者会玩,蹴鞠、射箭、促织,哪怕是做买卖,只要能给皇上提供情绪价值,都可以当官。 五花八门,但最开始无论哪类都需要有真本事,随着时间推移,事情就变味了。只要讨好太监,联系上办事的人,谁都可以通过传奉官进入官场。宪宗一朝,竟然出现四千多名传奉官。 刘文泰善于钻营,不知道巴结上了谁,被安排到通政司,工作内容是接收百姓投诉信件。后来应该是做腻了,他又开始活动,调到了太医院,还是太医院院使,一把手。 从这件事能看出刘文泰胆子很大。在通政司就是处理一下信件,没有专业能力也能干。但是太医院,给皇亲国戚看病,稍不留神就没命了,他三脚猫的医学知识竟然也敢去,还当老大,谁生病了都敢开药。 有一次,皇帝朱见深身体不适。最开始只是腹泻,群臣都没当回事。可是没几天,皇帝驾崩了。 内阁辅臣接受不了,查看皇上病例,很快发现一个大问题:太医院院使刘文泰,给皇上看病用错药了。 他很快被监管起来,罪名是“投剂乖方,致殒宪宗”。 这样的罪名,按照正常思维,即便不是灭九族,最低也得判个斩立决。很多官员都在弹劾,说他是庸医,害死了先皇。 继位的皇帝,哪怕是做做样子,表表孝心,给天下个交代,都得把他治罪。 但是,明宪宗被刘文泰害死,他的亲儿子明孝宗继位后,竟然没有深究。 这位被称为明孝宗的皇帝,只是把害死父亲的罪魁祸首从太医院院使降级为太医院院判。 从四品到五品,依然在太医院给皇家治病。 然后,就轮到他自己了。 十八年后,明孝宗得了一场小感冒。谁也没当回事,但是几天后突然死了,只有三十六岁。 太年轻了,朝臣上书,追查皇帝死因。一查病例,又查出来用药不对。 而这次的主治医生,依然是刘文泰。 作为治死上一位皇帝的嫌疑人,刘文泰没有给现任皇帝看病的资格了。 但是明孝宗生病后,他的心腹太监给太医开会,商量怎么治。这个太监和刘文泰私交好,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又死了一个皇帝。 锦衣卫抓人,刘文泰以及其他人员都被下狱。很快判决就下来了,负责此事的太监死刑,刘文泰死刑,其余太医都被处理。 用药不当治死皇帝被判死刑,大家都认为刘文泰这次在劫难逃。 但是,他再次死里逃生。 刘文泰为什么能平安无事,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个人最后结局如何? 具体内容请移步xi ma la ya da li shi,欢迎shou ting。

0 阅读:0
大力道历史

大力道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