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 信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国对美浓缩铀出口同比暴跌六成以上 中国近期针对关键战略物资的出口管制,并非简单的贸易动作。这些举措深刻揭示了美国长期奉行产业外包战略的深层后果,也系统性地动摇了其国家安全的基础。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多种小金属出口实行许可证制度。管制范围包括钨、碲、铋、钼、铟等,这些金属对高端芯片、光伏以及军工产业至关重要,而且此举是维护本国资源和国家安全的合法合规管理。 但也有许多观察者认为,这代表了中国对美国主导技术封锁的防御性反击。中国正将其在稀土领域积累的管制经验,扩展到其他战略材料。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员国,中国也履行着防扩散的国际义务。限制关键材料出口,被视为对美国贸易与技术限制的“回礼”。而美国的依赖,远不止简单的贸易逆差。它暴露出美国在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存在系统性的能力缺失。 在高纯度低浓铀技术上,中国和俄罗斯更为成熟,市场份额也领先。而美国即使拥有怀俄明州等地丰富的稀土矿藏,却严重缺乏精炼加工能力。而当前的产业瘫痪,是美国长期推崇“效率至上”和大规模产业外包策略的必然恶果。美国拥有93座核反应堆,全国约20%的电力来自核能。其2023年铀浓缩自给率仅为28.3%,这直接源于过去数十年大规模外包带来的产业萎缩。 美国国会2023年底通过禁止进口俄罗斯铀的法案。此后,美国曾计划用中国供应的铀,填补俄罗斯禁令带来的供应缺口。而目前美国核燃料有30%来自中国,另有27%来自俄罗斯。全国共59座核电站面临燃料供应风险,局势异常严峻。 澳大利亚虽然能开采稀土矿,但不具备精炼技术。全球90%的稀土分离与提纯产能,依然由中国掌控。这再次证明,美国的问题根源在于,长期放弃了中游关键的加工制造环节。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化,最终掏空了国家安全的“冗余”和“韧性”。 此时,供应链断裂的冲击波从民用工业迅速传导至军事核心。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对美浓缩铀出口额骤降63%。同时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浓缩铀数量同比暴跌超过六成。部分美国核电站因燃料告急,已经减产或停机。 宾夕法尼亚州和伊利诺伊州的电力公司预警,电价可能上涨。美国核电运营商爱克斯龙公司警告,若供应问题无解,部分核电站将在两年内关闭。佐治亚州的沃格特尔核电站内,来自中核集团的燃料桶即将用尽。因缺少高纯度低浓铀,西屋电气暂停了一个价值250亿美元的新反应堆项目。 但美国当前采取的应对措施,其实在短期内治标不治本。刚刚签署法案禁止俄罗斯铀进口,就遭遇中国供应的骤降。美国能源部尝试与中国谈判,但中方要求其在贸易政策上做出让步。美国向加拿大、澳大利亚寻求替代供应,但收效甚微。市场上甚至出现规避制裁的现象,例如悬挂法国旗号的船只向美国运送源自俄罗斯的浓缩铀,这让多方都无比无奈。 而长期重建计划则面临时间、资金和技术的巨大鸿沟。专家评估,美国重建完整的铀产业链,至少需要十年。但美国政府计划投资150亿美元,用于复兴本土铀产业。计划包括在新墨西哥州和怀俄明州重启铀矿,并在田纳西州建设新的浓缩厂。此时美国能源部已拨款27.2亿美元建设新工厂,但投产预计需要三至五年。新墨西哥州URENCO工厂的扩建项目,预计要到2029年才能投产。 然而,部分核电站的燃料库存,最短仅能维持18个月,远水解不了近渴。美国在高纯度低浓铀的生产能力上,严重不足。俄亥俄州的Centrus公司于2023年才开始小规模生产低浓铀,年产量10吨,远低于每年50吨的需求量。但与此同时,中国正稳步完善其国内的核能管理与法规体系,包括核废料处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环境防护。与美国焦头烂额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的这场“自救”更像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赌博,其结果将重塑全球战略物资的权力格局。谁掌握了基础材料的控制权,谁就掌握了新时代博弈的主动权,这无疑是一个深刻的警示。
[月亮]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
冰枫看历史
2025-08-25 17:48: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