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西安一名6岁女童不幸被拐卖,整整9年她隐忍不发,每天背自己的家庭地址,更是暗中攒下500多元,最终成功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将人贩子送入监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5年10月18日,西安未央区一个普通的村子里,本来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日子,家里正为小女儿办百日宴,亲戚们来来往往,院子里热闹非凡。 可在这一天,六岁的程颖却没能顺利回到家,她放学后站在校门口,等着母亲来接,等了许久都没见人影,就在这时候,一个陌生女人走近,用零食和温柔的言辞将她哄走,从此走上一条与亲人分离的漫长路。 程颖被带到了陕西延安,在那里被改了名字,她再也不是那个熟悉的“程颖”,在这个陌生的家里,她得不到关怀,只能学会察言观色,装出乖巧的样子。 可即便如此,冷漠与责骂依旧伴随她的生活,没过几年,她又被转卖,最后落到了河南长葛的一户孟姓人家手里。 孟氏夫妇经营蜂蜜生意,家里大大小小的活都落在她头上,夏天搬蜂箱,小手经常被木头扎得红肿;冬天洗衣服,冰冷的井水刺得手指发麻。 她睡在漏风的房间里,薄被子根本挡不住寒气,做得不合心意,就要挨训挨打,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这些都是沉重的负担。 生活的压迫并没有摧毁她的心,她心里始终留着一盏灯,她每天都默念家人的名字,把“西安、大白杨、程竹、金伦菊”一遍遍重复,生怕有一天真的忘了。 她把这些字写在小纸片上,偷偷塞进床板缝里,像是给自己留下的生命线,她还悄悄攒下每一分零钱,从不舍得乱花。 零零散散的硬币和纸币,最后竟积攒了五百多元,这笔钱,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对她来说却是撑起希望的根基。 时间一天天过去,日子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路,直到2014年,孟氏夫妇带她去了成都,在那里开了一家蜂蜜店。 她第一次被允许上学,生活中也多了一点自由,她有了一部手机,这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某个夜晚,她躲在被窝里,用手机屏幕的微光敲下自己的经历,把家乡和父母的名字写在寻亲网站上,发完消息,她立刻清掉记录,像做了一件天大的秘密。 几周后,她的帖子被志愿者看到,并辗转联系到了她的父母,其实,在这九年里,父母从未停止寻找。 他们贴过寻人启事,开过印着女儿照片的车,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只为了那一点点可能,得到消息后,他们立刻报警,警方介入确认。 2015年1月,在成都那间蜂蜜店里,程颖终于见到了阔别九年的亲人,她听见熟悉的呼喊,转身的瞬间泪流满面,扑进父母怀里,所有压抑的委屈和孤独在那一刻释放。 经过DNA比对,她的身份彻底得到确认,九年的苦难终于画上句点,属于她的家重新回来了,可故事并没有停在团聚的喜悦上。 她勇敢地向警方提供了关键证据,涉案的人一个个被追究责任,最初拐走她的王丽被判刑,她的丈夫王宏林也因参与买卖而获刑,孟氏夫妇同样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拐卖儿童不是单纯的家庭悲剧,而是社会的伤口,法律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回到西安后,程颖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噩梦仍会在夜里惊扰她,但父母的陪伴让她一点点找回安全感。 她努力学习,把失去的时间一点点补回来,随着年龄增长,她选择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参加反拐宣传活动,告诉更多人如何防范,她深知,那些年自己的痛苦不只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无数家庭可能面对的灾难。 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给了更多被拐家庭以希望,从一个无助的孩子,到敢于发声的青年,她用坚韧和智慧走出了黑暗。 九年的煎熬没有磨灭她的信念,反而锤炼了她的力量,她证明了,只要心中还有家,就有方向;只要坚持,就有重逢的那一天。 今天,回顾这段经历,程颖的坚持令人动容,她没有被苦难击倒,反而用记忆和积蓄为自己搭起了一座回家的桥。 她找回了父母,也让罪恶得到了惩罚,她用亲身经历提醒人们,拐卖儿童是社会不能容忍的罪行,每个孩子都应当被守护,九年的等待,换来一家人的团聚,也换来了一份属于所有人的警醒。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华西都市报——女孩6岁被拐9年 凭记忆手绘地图传父亲获救
2005年,西安一名6岁女童不幸被拐卖,整整9年她隐忍不发,每天背自己的家庭地址
如梦菲记
2025-08-22 14:20:30
0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