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年夜饭上,毛主席咬了一口葱花饼后脸色大变,随即将做饭的厨师喊了过来,厉声问道:“你在这饼里放了什么!” 程汝明这个人,出生在山东莱州农村,家里靠种地过日子,从小条件就一般。他早年学厨艺,1954年被调到毛主席的专列上负责做饭。那时候专列常跑各地,他得每天检查食材,确保新鲜。一次在武汉,他挑了条活蹦乱跳的武昌鱼,清蒸上桌,鱼肉鲜嫩,毛主席吃后赞不绝口,甚至在诗里提到长江水和武昌鱼。专列上游泳回来,他还回味那鱼的味道。这件事让程汝明的手艺得到认可,不久就调到中南海警卫局,专管毛主席和家人的饮食,一干就是22年。 刚进中南海,警卫员就提醒程汝明,毛主席对没吃过的菜不碰,不管多有名。他偏好简单青菜,多加汤汁,吃时连汤带菜全下肚。程汝明记牢了这个,22年里菜单保持不变,不搞花样,即使年夜饭也这样。毛主席工作忙,常边吃边看报纸,菜容易凉,他就多加汤保温。 程汝明是山东人,爱大葱,想让毛主席也试试。但毛主席起初不感兴趣。1958年,他试着做了葱花饼,加葱花、盐和五香粉,饼烙好端上桌,毛主席尝后居然要再来一个,从此接受了葱的味道。这小变化,你说重要不重要?它不只改了口味,还拉近了距离。类似的事还有红烧肉。毛主席爱吃,但第一盘用酱油做,他看一眼没动。程汝明问原因,得知毛主席少年时家开酱油作坊,一天见缸里浮白蛆,从此不碰酱油。他就改用炒糖加盐上色,肉块均匀裹糖色,毛主席尝后喜欢,常吃。 其他菜也这样调整。毛主席爱腊肉、辣椒、苦瓜,说不会吃辣和苦怎么干革命。但这些菜常放酱油,他就用豆豉代替,做豆豉辣椒圈和豆豉苦瓜,香气一样足。困难时期,毛主席带头节俭,不准肉菜,程汝明担心营养,就想办法补充。 1960年除夕,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粮食紧缺,毛主席带头降标准,不吃肉,只吃素菜。程汝明知道毛主席爱葱花饼,就决定用这个补充油荤。他取肥猪肉熬油,和进面里,还加瘦肉丁混在葱花中。饼做好,看起来和平时一样。毛主席咬一口,发现不对劲,脸色变了,把厨师喊来,问饼里放了什么。程汝明承认是为加营养。毛主席没继续吃,把剩的分给工作人员。 毛主席强调与百姓同甘共苦,不许特权。事后,他告诉程汝明,以后不许再做这种饼。程汝明答应了,停止加料。困难时期过去,毛主席饮食仍清淡,每餐以青菜为主,少荤腥。菜单每天上报批准,饭后销毁,确保无痕迹。 随着年纪大,毛主席牙齿不好,逐渐戒酒。1970年后,胃出问题,不吃辣椒了,厨房辣菜减少。心血管状况差,红烧肉也停了,改软烂蔬菜。其他爱好如腊肉苦瓜,逐步退出。程汝明服务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才结束。
1960年的年夜饭上,毛主席咬了一口葱花饼后脸色大变,随即将做饭的厨师喊了过来,
小史论过去
2025-08-22 12:30:48
0
阅读:61